寿四川制置李侍郎

崧高二王德,丰水数世仁。 一心千古脉,一气三才根。 人言通德门,封培知几春。 陵州不尽用,雝国非全神。 厥美钟在季,鲁殿岿然存。 谁知中兴主,流泽被子孙。 是用遗一老,为社稷万人。 三朝典刑旧,四海观听新。 自公镇西南,威声憺胡虏。 弃地遄归疆,余民亦安土。 便当度双剑,建大将旗皷。 进贤黜不衷,讨贰诛失伍。 增屯御骄卒,募耕实边圄。 堂堂当道卧,一勇销百侮。 愿公排群议,释我分外虑。 上流屹长城,却归辅明主。

译文:

这首诗并非古诗词,而是一首古体诗。以下是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嵩山彰显着唐尧、虞舜二帝的圣德,丰水流域流淌着周室数代的仁风。 那专注赤诚的心意如同贯穿千古的脉络,那浑融的元气乃是天、地、人三才的根本。 人们都说这是世代有德的门第,精心培育不知经历了多少个春秋。 陵州任职未能完全施展他的才能,雝国为官也未能让他全然尽展神通。 那美好的品德集中在这位李侍郎身上,他如同鲁灵光殿般在世间傲然独立。 谁能料到中兴之主的恩泽,会流布到他的子孙身上。 因此才派遣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来为国家和百姓谋福祉。 他历经三朝,是旧有的典范和楷模,让天下人耳目一新。 自从他镇守西南地区,威名远扬,让胡虏都胆战心惊。 那些丢失的土地迅速回归疆土,剩余的百姓也能安居乐业。 接下来就应当越过双剑山,树立起大将的旗帜和战鼓。 推举贤能之人,罢黜那些心怀不轨的人,讨伐叛逆,诛杀临阵脱逃之徒。 增加屯兵来管束骄纵的士卒,招募百姓耕种来充实边疆的防御。 他就像堂堂正正横卧在道路上的巨石,以一己之勇消除无数的侮辱和侵犯。 希望您能排除众人的非议,消除我额外的忧虑。 让长江上游像屹立不倒的长城,然后您再回去辅佐贤明的君主。
关于作者
宋代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