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庐陵刘时见怀

夬终伏剥果,畜极逢天衢。 否泰反其类,艮止与动俱。 此道固晓然,人情不同趋。 两目自安障,狂童为子都。 羁金络明月,骐骥旆疲驽。 静观若有得,知非降才殊。 但伤此道违,独行尝寡徒。 解后知我者,聊足以自娱。

译文:

这并非古诗词,而是一首古风。以下是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夬》卦终结,《剥》卦果然到来,就如同事物积累到极点,便会迎来通往天际的大路。 否与泰两种不同的境遇会各自回归其类别,就像《艮》卦所代表的静止与行动是相互依存的。 这个道理本来是非常明白的,然而人们的想法却各有不同的趋向。 有些人自己把双眼蒙上,把狂妄无知的孩童当成美男子子都。 用金饰来羁绊骏马,用明月般的配饰装饰它,却让骏马拖着疲惫的劣马前行。 静静地观察,似乎能有所领悟,才明白并非是上天赋予的才能有差异。 只是痛心这种正确的道理被违背,独自践行正道的时候常常缺少同伴。 偶然间遇到理解我的人,也还算足以让自己感到快乐。
关于作者
宋代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