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平鎋作亭于渠河之右予请名以观而通守江君埙赋古诗二十有二韵以落之用韵和答

渠河有水清且涟,弄丸之暇游其间。 风轻沙暖鸥忘机,天开日烜鱼逃筌。 山中不知岁月改,春洲六度听绵蛮。 闻人昔游不到此,岸容山色如有冤。 永平教孚讼亦简,为我卜筑河之干。 临流兴怀叹不足,因思孔圣感逝川。 岂无日景自北起,亦有天运从东旋。 风霆流形草木贲,星辰垂象郊原宽。 乾坤坎离更见伏,春秋代谢相回环。 虽将此理醒群聩,更向川上观微澜。 存神过化义亹亹,行著习察心闲闲。 子思渊渊达天德,子车混混穷原泉。 东流不休发吕氏,潺湲远望悲屈原。 圣贤分量已差等,后来承误滋可叹。 或嗟年衰劝努力,或谓时逝宜游盘。 须看龙见水归壑,又识雨降云蒸山。 阴阳翕辟本无闲,俗儒但作死生观。 河南挺生二程子,指示道体镌冥顽。 人能于此发深省,致知格物兹其端。 神徂圣伏二千载,是心长与江弥漫。 文通为挥五色笔,大篇长句垂不刊。 春风沂泗俨在此,居人莫作渠阳看。

译文:

渠河之中的水清澈又泛起涟漪,在政务闲暇之时我到这河岸边游玩。 微风轻柔,沙滩温暖,鸥鸟自在嬉戏,毫无机心;天空开阔,阳光灿烂,鱼儿灵动游弋,好似逃脱了钓钩。 我在山中生活,都没察觉到岁月的变迁,已经在春天的水洲上听了六回鸟儿的婉转啼鸣。 听说从前有人游览却没到过这里,这岸边的景色、山间的风光好像都带着委屈。 张永平教化百姓卓有成效,诉讼之事也很少,他为我在渠河岸边选地建造亭子。 面对流淌的河水,我感慨万千,不禁想起孔子感叹时光如流水般逝去。 难道没有从北方升起的日光吗?也有从东方运转的天运啊。 风雨雷霆在天地间运行,让草木焕发出光彩;星辰在天空闪耀,使郊原显得格外宽广。 乾坤坎离等卦象相互隐现,春夏秋冬四季更迭循环。 我虽想用这些道理唤醒那些糊涂的人,更想在这河上观察细微的波澜。 秉持精神、教化万物的义理是那样精深,行事彰显、省察日常的心境是如此安闲。 子思深刻通达天德,子车像那滚滚的泉水探究事物的根源。 河水向东流淌不停,启发了吕氏的思想;看着那潺潺的流水,不禁为屈原的遭遇感到悲叹。 圣贤的境界和造诣本就有差别,后世的人承袭错误更是让人叹息。 有人感叹年华老去劝人努力,有人说时光流逝应去游玩享乐。 要看到龙出现时水归入沟壑,也要明白下雨时云气从山间蒸腾。 阴阳的开合本就没有停歇,世俗的儒生却只作生死的简单看待。 河南诞生了伟大的二程夫子,他们指明了道的本体,开启了愚钝之人的心智。 人若能在此处深刻反省,那致知格物就是这修养的开端。 从圣贤逝去已经两千多年了,但这求道之心就像江水一样连绵不绝。 江君埙挥动如神的五色笔,写下长篇的古诗流传不朽。 这里仿佛就是当年孔子和弟子们在沂水边、泗河边春风化雨的场景,当地的居民可不要只把它当作渠阳的一处普通地方啊。
关于作者
宋代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