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士龙以洪舜俞考功所作竹洲精舍记见问

考功记竹洲,所业在淇奥。 谓学与自修,此何取于竹。 士龙来谂余,试请言其目。 天地之大端,松篁受命独。 阴阳迭盈虚,表里更见伏。 厥象肖坎离,厥理寓姤复。 榆杏柞与檀,四序所宜木。 此独贯四时,不受寒暑触。 示人人不察,但识霜更绿。 谁能淇之上,兴寓三反复。 形气互发明,显微相贯属。 嗟余粗知方,倚枝看不足。 安得两洪君,试同烟露宿。

译文:

考功郎洪舜俞为竹洲精舍写了一篇记文,文中所涉及的学业追求如同《诗经·淇奥》里对君子品德的崇尚。他说求学与自我修养,这和竹子有什么关联呢。 洪士龙来向我询问此事,我就试着说说其中的要点。天地间有重要的法则,松树和竹子所禀受的天性很独特。 阴阳二气交替消长,竹子的内外有着不同的呈现与潜藏状态。它的形象就像八卦中的坎卦和离卦,它所蕴含的道理包含着《易经》里姤卦和复卦的哲理。 榆树、杏树、柞树和檀树,是适合四季不同时节生长的树木。但只有竹子能贯穿四季,不受寒冷和炎热的影响。 向人们展示竹子,人们却没深入察觉,只知道它在霜雪中更加翠绿。 谁能在淇水岸边,反复地品味竹子所蕴含的意趣呢? 竹子的外在形态和气韵相互彰显,其明显的表象和细微的道理相互贯通。 唉,我只是粗略地知道其中的方向,靠着竹子的枝干怎么看都看不够。 怎么才能让洪舜俞和洪士龙两位先生,一同与我在竹林的烟霭和露水中留宿,共同探讨呢。
关于作者
宋代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