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运驱人人不觉,古道违时时不学。 王相随胫回荆山,昭质依然未经琢。 因思胥靡逢殷宗,精神动悟声气从。 砺舟霖雨到梅糵,变化气质天同功。 朝歌屠叟无与语,一日投纶见明主。 大车槛槛行周道,轮辐中规箱中矩。 人生天地同一原,自诚为圣明为贤。 地殊世远犹合节,矧此同宇相周旋。 自从浇风散遗直,世不乏材无匠石。 未能登车习射御,人人自视邮无恤。 出门浪战触与蛮,半生少得须臾间。 不为夷甫辱汝水,即似介甫逋钟山。 古人洒扫先庭户,岂问他人莫余顾。 只忧原头欠渟滀,才见天根便呈露。 人言阴浊胜阳清,阳一阴二分三亭。 谁知阳德本无间,根心枝叶长相亲。 君臣大分虽有止,终不能忘乃天理。 世无我知将自知,不待雷风问诸史。 投沙屈贾占所归,九州博大归何之。 虽云忠愤语伤激,律以洙泗犹津迷。 前村虎啸晚风起,跕鸢酸嘶雁将子。 君恩未报臣忧深,暇把壶头较乡里。 江公劝我姑少安,新诗肉好如璧环。 敢输忧诚谢庆语,仍戒牍史毋抄传。
次韵永平令江叔文鹤山书院落成诗
译文:
这首诗整体较为艰涩,用典丰富,以下是较为通俗的现代汉语翻译:
上天的气运在推动着人们,可人们却毫无察觉,古老的道义已经与当下时俗背离,人们也不再去学习。就像那随侯之珠与和氏璧的璞玉还未经雕琢,却已被埋没,它们原本美好的资质依然存在,只是还没得到打磨。
由此我想起傅说这位刑徒被殷高宗武丁所赏识,他们之间精神相通、声气相应。傅说就像可以磨砺的舟楫、润泽万物的甘霖,又如同酿酒用的酵母,能改变人的气质,其功绩可与上天相媲美。
还有那在朝歌宰牛卖肉的吕尚,无人能与他倾心交谈,可一旦他垂钓于磻溪,便得遇明主。他乘坐着大车在周道上行驶,车轮的辐条合乎规范,车厢也方方正正。
人生于天地之间,本都有着相同的根源,能够做到真诚无妄的就是圣人,能够洞察事理的就是贤人。即便地域不同、时代久远,贤人的行为依然能契合道德准则,更何况是生活在同一时代、相互交往的人呢。
自从社会风气变得浇薄,正直的遗风消散,世间并不缺乏人才,却缺少像匠石那样能识别和雕琢人才的人。很多人还没学会驾车、射箭等本领,却个个都自认为像邮无恤那样是驾车高手。
出门就像触氏与蛮氏那样盲目争斗,半辈子都难得有片刻清闲。有的人就像王衍,在汝水之畔空谈误国;有的人就像王安石,隐居钟山却留下诸多争议。
古人做事总是先从洒扫庭户这些小事做起,哪里会去管别人是否关注自己。只担心源头没有足够的水积聚,一旦见到了事物的根源就急于表现出来。
人们都说阴浊之气会胜过阳清之气,阴阳二气按比例三分各有其位。可谁又知道阳德本来是没有间断的,就像树木的根与枝叶始终相互亲近。
君臣之间的大义虽然有其限度,但这种关系终究是天理不可忘却。即便世上没有人了解自己,自己也要自我认知,不必等待像《易经》中雷风那样的变化去从史书中寻求答案。
贾谊被贬长沙,屈原自沉汨罗,他们的归宿令人感叹,九州如此广大,他们又该归向何处呢?虽说他们的忠愤之语有些激烈,但用孔子的儒家思想来衡量,他们似乎还在迷茫之中找不到渡口。
前村传来老虎的咆哮,傍晚的风也刮了起来,那坠落的老鹰发出酸嘶的叫声,大雁带着幼鸟在飞翔。君恩还未报答,臣子的忧虑深重,哪有闲暇去计较像马援那样的功名利禄呢。
江公劝我暂且安心,他新写的诗音韵优美、内容圆融,就像玉璧一样完美。我不敢不尽自己的忧国诚意,来感谢他的庆贺之语,还告诫文书不要抄传这些内容。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