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漕使泛舟东郊坐客十人分韵得江字

微雨爽晴昊,柔风涣清泷。 空明山四坐,宇静天八窗。 筮言得幽真,此意谁与双。 使家我风调,宾友俱同腔。 高谈飐清镜,胜韵眠空缸。 东西南北人,偶此同一邦。 坐数云皛皛,起看水淙淙。 古今聚散地,浩浩如此江。 余霞照宝瑟,明夜欺银釭。 维舟未肯鼓,归梦惊逢逢。

译文:

微微细雨过后,晴朗的天空变得格外清爽,柔和的风儿吹散了江上的雾气,让江水显得更加清澈。 四周环绕着的山峦在澄澈的天空下显得格外空明,整个天地仿佛安静得如同四面都开着窗户的屋子,视野开阔又静谧。 我占卜得到的是清幽纯真之象,这样的意境和感受又有谁能与之相比呢? 漕使大人有着和我相似的风度格调,一同前来的宾客友人也都志趣相投。 我们高谈阔论,声音在如明镜般平静的江面上随风飘荡,高雅的诗韵在空荡的船舱中回荡。 我们这些来自东西南北不同地方的人,偶然间相聚在这同一个地方。 我们坐着细数天空中那洁白的云朵,起身欣赏那潺潺流淌的江水。 这里是古往今来人们聚散离合的地方啊,就像这浩浩荡荡的江水一样,不停地流淌,见证着无数的聚散。 傍晚的余霞映照在精美的瑟上,明亮的夜色似乎要比银灯还要耀眼。 我们把船系好,却都舍不得敲响开船的鼓离去,可睡梦中却被那咚咚的声响惊醒,仿佛是归程的催促。
关于作者
宋代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