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日领客登介亭分韵得梅字

晨镳载宾从,披雾陟崔嵬。 宇宙歛盈握,江湖大容杯。 孱颜石丈人,玉立山之隈。 山前大第宅,马头涨黄埃。 独此抱昭质,萧然侣寒梅。 有客以问余,豫为地为雷。 雷出地为奋,何取于石哉。 人以动为境,沄沄不知回。 而能介然存,神气斯有开。 相对得深省,欲归重徘徊。

译文:

清晨,我骑着马带领着宾客随从,拨开雾气攀登那高耸的山峰。 站在山顶,仿佛整个宇宙都能握在手中,江湖也不过像能装进杯子里一般渺小。 那参差不齐的石头好似威严的老者,身姿挺拔地矗立在山的角落。 山的前面是豪华的府邸,马行之处扬起漫天的黄色尘埃。 唯有这石头坚守着它的纯净品质,寂寞地与耐寒的梅花为伴。 有客人向我询问这石头的寓意,我说这就如同《易经》里“豫卦”和“地雷复卦”所象征的道理。 “雷出地奋”代表着振奋、奋起,可这与石头又有什么关联呢? 人们往往被外界的纷扰所牵动,像那滚滚流水一样不知回头。 而这石头却能坚定不移地存在,它的神气也因此得以展现。 我与这石头相对,深深地有所醒悟,本想回去却又忍不住再三徘徊。
关于作者
宋代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