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侍郎四川制置分韵得盖字

恭惟皇上心,纳纳天同大。 明命辍禁游,往抚蜀雕瘵。 蜀山在何许,斜阳点鸦背。 家住扶桑东复东,却望斜阳铁山外。 金头奴子扼熙秦,银州兵马冲兰会。 使我六年望烽火,征人穿空枕戈祋。 使我千里致钟石,居人轑釜泣粗粝。 县官无蓄租,百姓无藏盖。 上有苍苍之高天,卒然叫呼不可待。 阃外万戚休,只以一身佩。 我于公行无所赠,筮言得咸为艮兑。 艮山本中虚,兑泽乃上溉。 独于九四论心体,而以朋思为障碍。 愿公书此象,长于卧兴对。 蜀道青天蜀平地,君侯一心即难易。 思耕亭前先郑碑,更看他年后郑记。

译文:

我恭敬地揣度皇上的心意,那心胸宽广得如同天空一样。 圣上英明地下达命令,让您从宫廷的任职中抽身,前往安抚饱受创伤的蜀地。 蜀山在哪里呢?那在斜阳映照下,像点缀在鸦背上一样的地方。 您家住在扶桑东边更东边的地方,却要望向那斜阳映照下铁山之外的蜀地。 金国的军队扼守着熙秦地区,银州的兵马冲击着兰会之地。 这让我们六年以来一直盼望着战火平息,出征的人枕着兵器在睡梦中都不安稳。 这让我们千里迢迢地运送粮食,当地的百姓只能对着粗糙的食物哭泣,连做饭的锅都快揭不开了。 官府没有储备的租粮,百姓也没有储存的财物。 头上是那苍苍的天空,危急的情况突然降临,已经不能再等待了。 您作为在外统兵的将领,责任重大,所有的忧虑都要您一人承担。 我在您出行之时没有什么可以赠送的,用筮法占得咸卦变为艮卦和兑卦。 艮山本来中间空虚,兑泽是在上部灌溉。 唯独在九四爻论述心的本体,把朋党的思虑当作前进的障碍。 希望您把这些卦象写下来,在日常起居时常常对照思考。 蜀道曾经被说像青天一样难以攀登,但在您心中蜀地可以变成平地,您只要心意坚定,困难也能变得容易。 思耕亭前有您先辈郑公的碑,以后还会看到后人记载您功绩的文字。
关于作者
宋代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