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代 魏了翁 送侯成甫归蜀 送侯成甫归蜀 3 次阅读 纠错 宋代 • 魏了翁 鴈声砧杵霜满洲,高桅大舶行清秋。 长安白日误双鬓,故国青山明两眸。 前宵大江半归壑,来岁候虫已坏宅。 无踪天马常往还,不信人间有终屈。 译文: 大雁的鸣叫声和捣衣的砧杵声交织在一起,寒霜布满了洲头,高大的桅杆矗立在大船上,它们在这清冷的秋景中航行。 在长安繁华之地虚度了岁月,两鬓都被时光染白,而故乡那青郁的山峦如今却清晰地映在眼眸之中,显得格外亲切。 前一晚,大江里的水有一半已经流归沟壑,水势渐弱。来年的时候,那些秋虫所栖息的巢穴估计也已经破败不堪,生命短暂而无常。 那如天马行空般的机遇虽然看似无影无踪,但它常常在世间往来流转。所以啊,不要相信在这人间会有永远受屈不得志的事情。 标签: 宋诗 关于作者 宋代 •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纳兰青云 ×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