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前一日约寓公饮于新开湖之西港有歌词者其乱曰会与州人饮公遗爱一江醇酎遂以此分韵赋诗某得一字

吾州远景楼,为天下第一。 下有千尺湖,长虹倚斜日。 烟云纷蔽亏,草树互蒙密。 人既位通显,湖犹困遗逸。 一段云锦机,割截不成疋。 我来划见之,慨然为拈出。 凹者豁以舒,凸者疏而溢。 乃取半山句,以榜湖阴室。 晨舟乱平渺,日晏未云毕。 客喜以问余,幻成子何术。 余非袭而致,彼有是良质。 牛山木尝美,茅径人自窒。 一笑各会心,凉风送萧瑟。

译文:

我们这个州的远景楼,称得上是天下第一。楼下有千尺深的湖泊,如长虹般的桥梁斜靠着落日。湖面上云烟缭绕,时隐时现,湖边的花草树木相互交错,茂密幽深。 有的人已经身居高位、名声显赫,而这湖泊却依然不为人知,仿佛被遗落世间。它就像一台织出云锦的机器,却不能完整地织出一匹美丽的锦缎。 我来到这里,突然发现了它的美,感慨之余便将它的独特之处点明。让凹陷的地方开阔舒展,使凸起的地方通畅外溢。我选取了半山(王安石)的诗句,将其制成匾额挂在湖岸的屋子上。 清晨,小船在平静浩渺的湖面上穿梭,直到傍晚事情还没做完。客人高兴地问我:“你用了什么法术让这里有了这样奇幻的变化?” 我并非是靠外力让它变成这样,而是它本身就有着优良的资质。就像牛山曾经树木丰美,只是人们自己用茅草堵住了上山的路。 大家相视而笑,心领神会,清凉的秋风送来阵阵萧瑟之意。
关于作者
宋代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