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二兄三兄赴廷对

吾家令兄弟,异氏而同气。 雅知义利分,不作温饱计。 天子龙飞春,了翁对轩陛。 柄臣方擅朝,党论如鼎沸。 轧轧不能休,一挥三千字。 植治贵和平,用人戒偏陂。 天子擢第一,期以风有位。 寻寘之三人,仍诏恩礼视。 后此者三年,东瞻复联第。 天子方谅暗,有言不得试。 岁行在协洽,文翁陈谠议。 惟知守家学,宁顾触时忌。 虽不第甲乙,自谓傥无愧。 古人为己学,何有于富贵。 穷则独善身,仕将以行义。 两兄西南彦,九牧将倒指。 平生刚直胸,毋以科举累。 矧逢主听宽,宁复怀顾畏。 厥今果何事,请略陈一二。 内无王文正,谁与理家事。 外无韩忠献,谁与饬戎备。 荧惑守羽林,震雷诧冬瑞。 天象已云然,人事犹尔耳。 劈析为上言,卓哉朝阳喙。 却携令名归,为亲一启齿。

译文:

我家这几位优秀的兄弟,虽然姓氏可能不同但血脉相连、情同手足。 你们向来明白义与利的分别,不会只着眼于解决温饱问题。 当年天子即位那年的春天,我在宫殿台阶前应答策问。 那时权臣正把持朝政,党派之间的争论像鼎中沸水一样喧闹。 争论纷纷无法停歇,我一挥笔写下三千字。 主张治理国家贵在和平,任用人才要避免偏颇。 天子选拔我为第一名,期望我能给在位的官员树立榜样。 不久又把我列为第三人,还下诏以优厚的礼遇对待我。 此后过了三年,你们也相继考中。 当时天子正在守丧,你们即便有建言也难以施展。 到了“协洽”之年,文翁陈述正直的言论。 只知道坚守家传的学问,哪里顾得上触犯当时的忌讳。 虽然没有明确分出甲乙名次,但自己觉得问心无愧。 古人做学问是为了提升自己,哪会把富贵放在心上。 不得志时就独自修养身心,做官就要推行正义。 两位兄长是西南地区的才俊,在众多贤才中屈指可数。 你们平生胸怀刚直,不要被科举考试所累。 况且如今君主广开言路,又何必心怀顾虑和畏惧。 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呢?请让我简略地说上一二。 朝廷内没有像王文正那样的人,谁来处理好国家大事? 朝廷外没有像韩忠献那样的人,谁来整顿好军事防备? 火星守在羽林军星区,冬天竟响起令人诧异的震雷。 天象已然如此,人事也是这般状况。 你们要向皇上清晰地剖析这些问题,就像朝阳鸣凤一样发出卓越的见解。 然后带着美好的名声归来,让父母也能开心欣慰。
关于作者
宋代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