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大安军杨宝谟旌忠庙

范阳一夕鼙皷鸣,莽然河朔惟孤城。 姓名彻闻帝犹谓,我乃不识颜真卿。 人才所用非所养,自昔然矣奚独神。 肘间银黄挂三组,腰间犀玉围万钉。 养痈护疾皆此辈,事危先及城郭臣。 求仁得仁性情正,可死无死分义明。 岂徒一时折群丑,将与万世开太平。 我尝辱交于神者,寤寐精爽如平生。 过祠解后日端午,昌歜之酒芬兮清。 要呼湘累径同醉,毋使二子称独醒。

译文:

在范阳的某一个夜晚,战鼓突然敲响,安禄山起兵叛乱,整个河朔地区顿时陷入混乱,只剩下一座孤零零坚守的城池。颜真卿坚守孤城的事迹传到了皇帝耳中,皇帝惊讶地说:“我竟然不认识颜真卿这个人。” 国家培养人才和任用人才往往脱节,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又何止颜真卿这位神明般的人物会遭遇这种情况呢。那些达官显贵们,肘间挂着三组银印金印,腰间镶嵌着如万钉般的犀角美玉。可正是这些人,平日里姑息养奸,包庇坏人坏事。等到事情危急的时候,最先受到冲击的就是那些像颜真卿这样守卫城郭的忠臣。 颜真卿追求仁义,并且最终得到了仁义,他性情刚正。他明白哪些情况下应该赴死,哪些情况不必赴死,他对本分和大义有着清晰的认知。他不仅仅在当时挫败了那些丑恶的叛乱之徒,他的精神还将为后世开创太平奠定基础。 我曾经有幸与颜真卿神交,无论白天黑夜,我感觉他的精神风貌就如同还活在世上一样。我路过他的祠庙时,恰逢端午节。菖蒲泡的酒香气四溢,清爽宜人。我要呼唤屈原一起痛快地喝醉,不能让屈原和渔父所说的“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情况继续存在,要让颜真卿和屈原的精神在这世间得到传承和弘扬。
关于作者
宋代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