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德先韵

二气同一根,本体浩兮渊。 可见川上逝,未发心下泉。 真机亡停息,果剥根长鲜。 定理亡将迎,尘境地自偏。 形神既外发,何者操其权。 芸芸万感通,存处元寂然。 一物一太极,不间大小年。 随处无亏缺,井居而用迁。 至人配天德,知周物之先。 学者事何事,省察于眇绵。

译文:

天地间的阴阳二气本源于同一根本,其本体广阔深远好似浩大的渊海。 就如同孔子在川上感叹的时光流逝,而那未发出来的意念就像心底下的泉水。 事物的真实机运没有停息的时候,就像果实剥落之后,根依然保持鲜活。 事物的既定道理不会去迎合什么,当内心不被外物干扰,所处之地自然就如同远离尘世般宁静。 当人的形体和精神向外展现时,又是谁在操控这一切的权力呢? 世间纷繁复杂的各种事物相互感应相通,但内心的本真之处其实一直是寂静的。 每一个事物都蕴含着完整的道理,就像“一物一太极”,不论时间长短、事物大小都是如此。 无论身处何地,这个道理都不会有亏缺,就像井水始终在那里,而人们取用它的方式可以改变。 道德修养达到极致的人能与天的德行相匹配,他们的智慧能在事物出现之前就洞察到。 对于求学的人来说,应该做什么事呢?那就是在细微的地方进行自我反省和观察。
关于作者
宋代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