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四十一首 其一○一

来无所从,南高峰,北高峰。 去无所至,东涧水,西涧水。 幻泡忽灭,证得乌龟成白鳖。 清风未已,须信高原元不死。

译文:

这首偈颂带有浓厚的禅意,以下是相对通俗的现代汉语翻译: 来的时候,找不到它是从哪里来的,就如同南高峰和北高峰,它们就矗立在那里,却难以说清其源头所在。 离去的时候,也找不到它究竟去了何方,就好像东涧的水和西涧的水,流淌而去,不知最终归宿何处。 虚幻的泡影忽然间破灭了,就好似说原本以为证悟到了什么,结果却如同把乌龟当成了白鳖一样,可能只是一场错觉。 清凉的风还在不停吹拂,要相信那高远的境界其实是不会消逝的。 偈颂这类作品往往意在传达禅理和感悟,其内涵较为抽象和空灵,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解读。
关于作者
宋代释师范

释师范(一一七七~一二四九)(生年据《语录》卷二),号无准,赐号佛鉴,俗姓雍,梓潼(今属四川)人。九岁出家,光宗绍熙五年(一一九四)受具戒。六年,至成都,遇瞎堂高弟尧首座,请益坐堂之法。同年秋出峡,至荆南见玉泉俨。七年,见保宁无用全、金山退庵奇。又至四明,依育王秀岩瑞。后至钱塘,见松源岳于灵隠,往来南山,屡入肯堂充室,栖迟此山六年。继至吴门谒万寿无证修,又往西华秀峰依破庵先,往华藏依遯庵演。三年复还灵隠。时破庵居第一座,侍破庵开山广惠,三年散席,同登径山。又三年,偕破庵过天童扫密庵塔,留天童依息庵观,又返径山。破庵死,访旧友云窠岩于穹窿,并随之迁瑞光,皆为首座。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入住庆元府清凉寺开法。居三年,移住镇江焦山普济寺。又迁庆元府雪窦山资圣寺、阿育王山广利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诏住临安府兴圣万寿寺。淳祐九年卒。为南岳下十九世,破庵祖先禅师法嗣。有《无准师范禅师语录》六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粲无文撰《径山无准禅师行状》、《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二《径山佛鉴禅师墓志铭》。 释师范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语录》中单编的颂古、偈颂、赞等编为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