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杨鸿渐察判见赠

县令于是袭汉唐,震雷为治制封疆。 得人固可恩千室,无状须忧病一方。 愚品昔蒙登仕籍,薄材今幸预朝纲。 但欣孤迹辞丘壑,岂有深谋赞庙堂。 万里山川来陇蜀,十分风物类江乡。 存心抚俗图归正,顾己临民敢不庄。 莲幕似君诚慷慨,兰言遗我极芬芳。 自嗟寸善无裨补,更辱长篇盛播扬。 投李莫嫌迟报赠,解琴终拟效更张。 若孤朋照宜身愧,冠弁峨峨佩玉苍。

译文:

如今的县令制度沿袭着汉唐旧制,治理地方如同震雷般雷厉风行,划定着辖区的边界。 如果能任用贤能之人,自然可以让千家万户都蒙受恩泽;要是昏庸无能,那就得担忧祸害一方百姓了。 我往日资质愚钝,承蒙赏识得以进入仕途;如今才能浅薄,有幸参与朝廷事务。 我只欣喜自己这孤独的身影能走出山林,哪有什么深远的谋略去辅佐朝廷呢。 从陇蜀之地跨越万里山川来到这里,这里的风土人情十分类似江南水乡。 我一心想着安抚百姓,让社会回归正道,想想自己治理百姓,怎敢不庄重严肃呢。 像你这样在幕府中任职的人真是慷慨豪迈,你对我说的美言如同兰花般芬芳。 我感叹自己没有什么微小的善行能对国家有所补益,更惭愧你用长篇诗作来大力宣扬我。 你赠我礼物,不要嫌我回报得迟,我终究打算像解弦更张一样有所变革。 要是辜负了朋友的关照,我真该感到羞愧,想想那戴着高冠、佩着美玉的端庄模样。
关于作者
宋代赵抃

赵抃(一○○八~一○八四),字阅道(一作悦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是士,除武安军节度推官。历知崇安、海陵、江原三县,通判泗洲。至和元年(一○五四),召为殿中侍御史。嘉祐元年(一○五六),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旋改益州。召为右司谏,因论事出知虔州。英宗即位,奉使契丹,还,进河北都转运使。治平元年(一○六四),出知成都。神宗立,以知谏院召还,秋,擢参知政事。熙宁三年(一○七○),因反对青苗法去位。历知杭州、青州、成都、越州,复徙杭州。元丰二年(一○七九)二月,以太子少保致仕。退居于衢。七年卒,年七十七。谥清献。有《清献集》十卷。事见《东坡集》卷三八《赵清献公抃爱直之碑》,《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赵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献集》(十卷,其中诗五卷)为底本,校以宋景定元年陈仁玉刻元明递修十六卷本(其中诗七卷,简称陈本,书藏北京图书馆)、明成化七年阎铎刊本(简称阎本,藏上海图书馆)、明嘉靖四十一年杨准序汪旦刊本(简称杨本,藏华东师大图书馆)、一九二二年赵氏仿宋重刊本(简称赵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