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前人见寄

阻奉交朋宴赏欢,杏林春发圣师坛。 诗筒把玩初藏袖,铃阁吟哦为整冠。 不啻梦昏惊玉磬,正如沈痼得金丹。 夜来月下闻韶濩,并奏清音彻广寒。

译文:

很遗憾没能和各位朋友一起尽情地宴饮赏玩,此时杏林的花朵在圣贤师长讲学的坛边绽放,一片春意盎然。 我拿起装有你寄来诗作的诗筒反复把玩,随后把它小心地藏进衣袖里。在铃阁中我一边吟诵着你的诗,一边整理好自己的冠帽,神情专注。 读到你的诗,就好像从昏沉的梦境中被清脆的玉磬声猛然惊醒,又如同身患顽疾之人终于得到了神奇的金丹,让我精神为之一振。 昨夜在月光下,我感觉仿佛听到了《韶濩》那样的高雅乐曲,你诗中的清妙音韵和这想象中的仙乐一同奏响,声音清澈响亮,一直传到了月宫中。
关于作者
宋代赵抃

赵抃(一○○八~一○八四),字阅道(一作悦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是士,除武安军节度推官。历知崇安、海陵、江原三县,通判泗洲。至和元年(一○五四),召为殿中侍御史。嘉祐元年(一○五六),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旋改益州。召为右司谏,因论事出知虔州。英宗即位,奉使契丹,还,进河北都转运使。治平元年(一○六四),出知成都。神宗立,以知谏院召还,秋,擢参知政事。熙宁三年(一○七○),因反对青苗法去位。历知杭州、青州、成都、越州,复徙杭州。元丰二年(一○七九)二月,以太子少保致仕。退居于衢。七年卒,年七十七。谥清献。有《清献集》十卷。事见《东坡集》卷三八《赵清献公抃爱直之碑》,《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赵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献集》(十卷,其中诗五卷)为底本,校以宋景定元年陈仁玉刻元明递修十六卷本(其中诗七卷,简称陈本,书藏北京图书馆)、明成化七年阎铎刊本(简称阎本,藏上海图书馆)、明嘉靖四十一年杨准序汪旦刊本(简称杨本,藏华东师大图书馆)、一九二二年赵氏仿宋重刊本(简称赵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