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青城山

三十六峰峻,维岷在蜀奇。 方行刺史部,重款丈人祠。 冻雪诸蕃隔,晴云六面披。 访山穷宝洞,敕鬼觇丰碑。 泉落寒崖响,萝依古木垂。 良工存旧笔,老叟琢新诗。 陟险齐双屐,逢幽鼓七丝。 盘桓不忍去,还作更来期。

译文:

青城山的三十六座山峰无比峻峭,在整个蜀地,岷山山脉的青城山堪称奇绝。 我刚到这州郡任职,便怀着敬意再次去拜访丈人祠。 山上的冻雪仿佛将周边的番地隔绝开来,晴朗天空中的云朵向四周铺展开去。 我探访山中的奇景,深入那神秘的宝洞;探寻古迹,审视那记录过往的丰碑。 泉水从寒冷的悬崖上落下,发出清脆的声响;藤萝依附着古老的树木,垂挂下来。 技艺高超的工匠还留存着往昔的笔墨作品,年老的村叟也在雕琢着新的诗句。 我穿着一双木屐攀登险峰,遇到清幽的景色便弹奏起七弦琴。 我在这山中徘徊留恋,实在不忍心离去,于是便和这青城山约定了下次再来的日期。
关于作者
宋代赵抃

赵抃(一○○八~一○八四),字阅道(一作悦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是士,除武安军节度推官。历知崇安、海陵、江原三县,通判泗洲。至和元年(一○五四),召为殿中侍御史。嘉祐元年(一○五六),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旋改益州。召为右司谏,因论事出知虔州。英宗即位,奉使契丹,还,进河北都转运使。治平元年(一○六四),出知成都。神宗立,以知谏院召还,秋,擢参知政事。熙宁三年(一○七○),因反对青苗法去位。历知杭州、青州、成都、越州,复徙杭州。元丰二年(一○七九)二月,以太子少保致仕。退居于衢。七年卒,年七十七。谥清献。有《清献集》十卷。事见《东坡集》卷三八《赵清献公抃爱直之碑》,《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赵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献集》(十卷,其中诗五卷)为底本,校以宋景定元年陈仁玉刻元明递修十六卷本(其中诗七卷,简称陈本,书藏北京图书馆)、明成化七年阎铎刊本(简称阎本,藏上海图书馆)、明嘉靖四十一年杨准序汪旦刊本(简称杨本,藏华东师大图书馆)、一九二二年赵氏仿宋重刊本(简称赵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