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念分符日,来逢别乘贤。 疮痍求俗去,风教为民宣。 吏狱都无扰,农畴属有年。 欢尝陪射的,清不废鸣弦。 避俗寻萧寺,游春醉画船。 文楸坐帷幄,诗敌肆戈鋋。 邂逅穷江地,凄凉落叶天。 代还公去矣,伫立我依然。 久契诚弥固,离忧不暂蠲。 高台倚章贡,时一诵佳篇。
次韵何若谷别后见寄
译文:
回想当初我领受符节赴任之时,有幸结识了你这位贤能的副知州。
我们一心想要去除民间疾苦,大力宣扬教化以造福百姓。
在我们的治理下,官吏断案公正,没有纷扰百姓之事,农田也连年丰收。
我们常常一同欢乐地参加射箭活动,闲暇时也不荒废抚琴雅事。
为了避开世俗喧嚣,我们会去幽静的佛寺;春日游玩时,也会沉醉在华丽的画船之上。
我们还会坐在棋盘边,如同在帷幄中谋划;在诗歌创作上,彼此像持着兵器的对手相互较量。
我们在这偏远的江边之地偶然相逢,如今却在这落叶纷飞的凄凉时节分别。
你完成任期满代回去了,而我还独自久久站立在此处。
我们长久以来的情谊更加深厚稳固,离别的忧愁一刻也未曾减轻。
我靠着章水和贡水旁的高台,时常诵读你寄来的美好诗篇。
关于作者
宋代 • 赵抃
赵抃(一○○八~一○八四),字阅道(一作悦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是士,除武安军节度推官。历知崇安、海陵、江原三县,通判泗洲。至和元年(一○五四),召为殿中侍御史。嘉祐元年(一○五六),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旋改益州。召为右司谏,因论事出知虔州。英宗即位,奉使契丹,还,进河北都转运使。治平元年(一○六四),出知成都。神宗立,以知谏院召还,秋,擢参知政事。熙宁三年(一○七○),因反对青苗法去位。历知杭州、青州、成都、越州,复徙杭州。元丰二年(一○七九)二月,以太子少保致仕。退居于衢。七年卒,年七十七。谥清献。有《清献集》十卷。事见《东坡集》卷三八《赵清献公抃爱直之碑》,《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赵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献集》(十卷,其中诗五卷)为底本,校以宋景定元年陈仁玉刻元明递修十六卷本(其中诗七卷,简称陈本,书藏北京图书馆)、明成化七年阎铎刊本(简称阎本,藏上海图书馆)、明嘉靖四十一年杨准序汪旦刊本(简称杨本,藏华东师大图书馆)、一九二二年赵氏仿宋重刊本(简称赵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