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倅杨瑜邀罨画池

占胜芳菲地,标名罨画池。 水光菱在鉴,岸色锦舒帷。 风碎花千动,烟团柳四垂。 巧才吟不尽,精笔写徒为。 照影摇歌榭,分香上酒巵。 主人邀客赏,和气与春期。

译文:

这片地方独占了繁花盛开的美景,有个很有名的地方叫罨画池。 池中的水光就像一面镜子,菱角清晰可见;岸边的景色犹如展开的锦绣帷幕般绚丽多彩。 微风吹过,花朵纷纷颤动,好像被风吹碎了一般;烟雾笼罩着柳树,枝条低垂下来,形成一团团的景致。 就算是才华精巧的诗人,也难以把这里的美景吟诵完;就算是技艺精湛的画家,徒然挥笔也难以将其完美描绘出来。 池中的倒影在歌榭下摇曳生姿,花香飘散,弥漫到了酒杯之上。 这里的主人热情地邀请客人来一同欣赏美景,大家一团和气,就好像和这美好的春光有个约定一样。
关于作者
宋代赵抃

赵抃(一○○八~一○八四),字阅道(一作悦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是士,除武安军节度推官。历知崇安、海陵、江原三县,通判泗洲。至和元年(一○五四),召为殿中侍御史。嘉祐元年(一○五六),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旋改益州。召为右司谏,因论事出知虔州。英宗即位,奉使契丹,还,进河北都转运使。治平元年(一○六四),出知成都。神宗立,以知谏院召还,秋,擢参知政事。熙宁三年(一○七○),因反对青苗法去位。历知杭州、青州、成都、越州,复徙杭州。元丰二年(一○七九)二月,以太子少保致仕。退居于衢。七年卒,年七十七。谥清献。有《清献集》十卷。事见《东坡集》卷三八《赵清献公抃爱直之碑》,《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赵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献集》(十卷,其中诗五卷)为底本,校以宋景定元年陈仁玉刻元明递修十六卷本(其中诗七卷,简称陈本,书藏北京图书馆)、明成化七年阎铎刊本(简称阎本,藏上海图书馆)、明嘉靖四十一年杨准序汪旦刊本(简称杨本,藏华东师大图书馆)、一九二二年赵氏仿宋重刊本(简称赵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