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吴丞相充挽诗三首 其三

纯诚先德行,余事著文章。 所予维中寿,难谋彼上苍。 旌铭笼晓月,挽铎诉秋霜。 自愧居田里,无缘奠柩觞。

译文:

这位丞相心怀纯粹的诚意,始终把德行修养放在首位,写文章不过是他次要的本事,却也有着很高的成就。 可惜呀,上天只给予了他中等的寿命,我们再怎么为他考虑、为他惋惜,也难以去和上苍商量。 那写着他生平事迹的旌铭在拂晓的月光下显得格外寂寥,送葬的铎声仿佛在秋霜中诉说着哀伤。 我自己惭愧地居住在乡野田间,没有机会去到他的灵柩前,为他献上一杯祭奠的酒。
关于作者
宋代赵抃

赵抃(一○○八~一○八四),字阅道(一作悦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是士,除武安军节度推官。历知崇安、海陵、江原三县,通判泗洲。至和元年(一○五四),召为殿中侍御史。嘉祐元年(一○五六),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旋改益州。召为右司谏,因论事出知虔州。英宗即位,奉使契丹,还,进河北都转运使。治平元年(一○六四),出知成都。神宗立,以知谏院召还,秋,擢参知政事。熙宁三年(一○七○),因反对青苗法去位。历知杭州、青州、成都、越州,复徙杭州。元丰二年(一○七九)二月,以太子少保致仕。退居于衢。七年卒,年七十七。谥清献。有《清献集》十卷。事见《东坡集》卷三八《赵清献公抃爱直之碑》,《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赵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献集》(十卷,其中诗五卷)为底本,校以宋景定元年陈仁玉刻元明递修十六卷本(其中诗七卷,简称陈本,书藏北京图书馆)、明成化七年阎铎刊本(简称阎本,藏上海图书馆)、明嘉靖四十一年杨准序汪旦刊本(简称杨本,藏华东师大图书馆)、一九二二年赵氏仿宋重刊本(简称赵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