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至太和寄蔡仲偃太博

我忆去年仲冬月,夜醉离尊晓船发。 冬冬画鼓上穷江,章贡川源接南粤。 虔州之民十万家,下车公议乱如麻。 去除烦苛养疲瘵,令严讼简俗亦嘉。 农事屡登稻粱积,狱犴空虚寇衰息。 远陬安堵幸实天,阙然自愧予何力。 迩来被旨还神京,乘秋击棹烟波行。 夷犹入境奚所喜,故人乐土弦歌声。

译文:

我回忆起去年农历十一月的时候,夜里喝得酩酊大醉,告别了那送行的酒杯,第二天清晨便乘船出发了。咚咚作响的画鼓声中,船逆流而上直至江河的尽头,章水和贡水的源头一直连接着南粤之地。 虔州城里有十万户人家,我刚到任时,众人的意见杂乱得如同麻线一般。我着手去除那些繁杂苛刻的政令,去抚慰、调养那些困苦疲惫的百姓。政令严格,诉讼减少,当地的风俗也变得淳朴美好。 农田里的庄稼多次获得丰收,稻谷高粱堆积如山,监狱里空空荡荡,盗贼也越来越少,渐渐销声匿迹。偏远角落的百姓都能安居乐业,这实在是仰赖上天的庇佑啊,我内心愧疚,觉得自己其实没出什么力。 最近我接到旨意要返回京城,趁着秋天的时节,划着船在烟波浩渺的江上前行。我悠闲自在地进入虔州境内,有什么值得开心的呢?那便是能听到老朋友治理下这安乐之地传来的弦歌之声啊。
关于作者
宋代赵抃

赵抃(一○○八~一○八四),字阅道(一作悦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是士,除武安军节度推官。历知崇安、海陵、江原三县,通判泗洲。至和元年(一○五四),召为殿中侍御史。嘉祐元年(一○五六),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旋改益州。召为右司谏,因论事出知虔州。英宗即位,奉使契丹,还,进河北都转运使。治平元年(一○六四),出知成都。神宗立,以知谏院召还,秋,擢参知政事。熙宁三年(一○七○),因反对青苗法去位。历知杭州、青州、成都、越州,复徙杭州。元丰二年(一○七九)二月,以太子少保致仕。退居于衢。七年卒,年七十七。谥清献。有《清献集》十卷。事见《东坡集》卷三八《赵清献公抃爱直之碑》,《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赵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献集》(十卷,其中诗五卷)为底本,校以宋景定元年陈仁玉刻元明递修十六卷本(其中诗七卷,简称陈本,书藏北京图书馆)、明成化七年阎铎刊本(简称阎本,藏上海图书馆)、明嘉靖四十一年杨准序汪旦刊本(简称杨本,藏华东师大图书馆)、一九二二年赵氏仿宋重刊本(简称赵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