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乡伯坚真丈夫,气刚色强言词疎。 胸中一物不使有,日储月敛唯诗书。 布裘落魄韦带缓,权门不肯低眉趋。 朋游累百谁尔汝,人皆不与争揶揄。 掩关啜菽苦意气,粪壤玉璧泥沙珠。 宣慈中山我孤处,昨日走介贻我书。 书云诏下吁俊乂,父兄命颕之京都。 古人求养志择禄,今而岂得逃驰驱。 肩书手剑出门去,哜咨肯复儿女如。 我闻此语涕交下,人皆欲养繄我无。 羡子之为与道合,劝子亟往无踟蹰。 明年得志拜堂上,岂非人子荣亲欤。
送周颖之京师
译文:
我们家乡的周伯坚真是个大丈夫,他性格刚直,表情严肃,言辞也不那么圆滑。
他的胸中不藏有任何世俗的杂念,每日每月积累的只有诗书。
他穿着破旧的布袍,腰间系着宽松的熟牛皮腰带,一副落魄的样子,也不肯向权贵低头谄媚。
他有几百个朋友,但能与他真心以“尔汝”相称的却没几个,不过人们也都不会去嘲笑他。
他闭门苦读,吃着粗茶淡饭,坚守着自己的气节,把美玉看成粪土,把珍珠视为泥沙。
我在中山任职,孤独地待在这里,昨天他派使者给我送来了一封信。
信中说朝廷下诏选拔贤才,他的父兄让周颖前往京都。
古人选择俸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如今又怎能逃避这应有的奔波呢。
周颖肩扛着书籍,手持着宝剑出门而去,哪里会像儿女家一样犹豫不决、哭哭啼啼。
我听了这些话,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别人都有机会奉养父母,可我却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我羡慕你所做的一切都合乎道义,劝你赶紧前往,不要迟疑。
明年你要是得志了,回去在父母面前叩拜,这难道不是为人子女让父母荣耀的事吗?
关于作者
宋代 • 赵抃
赵抃(一○○八~一○八四),字阅道(一作悦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是士,除武安军节度推官。历知崇安、海陵、江原三县,通判泗洲。至和元年(一○五四),召为殿中侍御史。嘉祐元年(一○五六),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旋改益州。召为右司谏,因论事出知虔州。英宗即位,奉使契丹,还,进河北都转运使。治平元年(一○六四),出知成都。神宗立,以知谏院召还,秋,擢参知政事。熙宁三年(一○七○),因反对青苗法去位。历知杭州、青州、成都、越州,复徙杭州。元丰二年(一○七九)二月,以太子少保致仕。退居于衢。七年卒,年七十七。谥清献。有《清献集》十卷。事见《东坡集》卷三八《赵清献公抃爱直之碑》,《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赵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献集》(十卷,其中诗五卷)为底本,校以宋景定元年陈仁玉刻元明递修十六卷本(其中诗七卷,简称陈本,书藏北京图书馆)、明成化七年阎铎刊本(简称阎本,藏上海图书馆)、明嘉靖四十一年杨准序汪旦刊本(简称杨本,藏华东师大图书馆)、一九二二年赵氏仿宋重刊本(简称赵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