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孙直言九日登龙门山

皇祐二年秋九月,九日龙门遇佳节。 新都大夫孙隐之,报政优游共民悦。 升山高会宾主俱,满头黄菊泛茱萸。 遥开醉眼极千里,身高气爽胸怀舒。 逢时感物以次发,诗成落落倾玑珠。 初言府政好太守,化行岁稔民力苏。 喜声协气遨以狂,稚子负老老者扶。 又言登临风景异,澄川秀野如披图。 殊方真赏到奇处,未来空只夸江湖。 得之独善不在己,远遣遗我开烦纡。 嗟我江原亦民长,周遭百里平如掌。 簿书役役甚囚拘,闻有岷峨无计上。 及闻治邑兹山奇,脚力不到神魄驰。 谁知我亦好山者,箧中时复观君诗。

译文:

皇祐二年的秋天九月,初九这一天我在龙门山赶上了重阳节。 新都有位孙隐之大夫,他治理政事游刃有余,深受百姓喜爱。 大家一同登山举行盛会,宾主齐聚一堂,头上插满黄菊,还佩戴着茱萸。 我醉眼朦胧眺望远方,极目千里,身姿挺拔,神清气爽,胸怀无比舒畅。 触景生情,思绪如泉涌,一首首诗句像珍珠般落于纸面。 诗中首先称赞府里的好太守,教化有方,年成丰收,百姓的生活压力得到缓解。 人们喜气洋洋,尽情游乐,小孩子背着老人,老人相互搀扶着。 又提到登山所见风景独特,清澈的河流、秀丽的原野,就像展开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这异乡能欣赏到如此奇景,没来之前只知道夸赞江湖美景,实在是有眼不识。 孙大夫心怀天下,不独占这美好感受,还派人把诗送给我,让我排解烦闷。 可叹我在江原也是百姓的长官,周围百里地势平坦得像手掌。 整天被公文琐事困扰,像被囚禁一样,听闻有岷山、峨眉山这样的名山,却没办法去攀登。 等到听说孙大夫治理的地方这座山景色奇异,虽然我脚力无法到达,但心神早已飞驰而去。 谁能知道我也是个喜爱山水的人啊,常常会从箱子里拿出你的诗来品读。
关于作者
宋代赵抃

赵抃(一○○八~一○八四),字阅道(一作悦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是士,除武安军节度推官。历知崇安、海陵、江原三县,通判泗洲。至和元年(一○五四),召为殿中侍御史。嘉祐元年(一○五六),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旋改益州。召为右司谏,因论事出知虔州。英宗即位,奉使契丹,还,进河北都转运使。治平元年(一○六四),出知成都。神宗立,以知谏院召还,秋,擢参知政事。熙宁三年(一○七○),因反对青苗法去位。历知杭州、青州、成都、越州,复徙杭州。元丰二年(一○七九)二月,以太子少保致仕。退居于衢。七年卒,年七十七。谥清献。有《清献集》十卷。事见《东坡集》卷三八《赵清献公抃爱直之碑》,《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赵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献集》(十卷,其中诗五卷)为底本,校以宋景定元年陈仁玉刻元明递修十六卷本(其中诗七卷,简称陈本,书藏北京图书馆)、明成化七年阎铎刊本(简称阎本,藏上海图书馆)、明嘉靖四十一年杨准序汪旦刊本(简称杨本,藏华东师大图书馆)、一九二二年赵氏仿宋重刊本(简称赵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