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阳安徐迈表兄屯田

少时所学苦,食蘗日自强。 壮岁从宦清,饮冰中刚肠。 阳安百里地,邈在天一方。 惠政不鞭朴,斯民乐耕桑。 念予昨守赣,与兄会家乡。 兄今岁已满,余遽提蜀疆。 一朝此邂逅,五载忘参商。 且勿语离索,易老惊鬓霜。 且勿较通塞,放怀把酒觞。 上方圣政新,求贤坐明堂。 兄道足施设,兄志弥颉颃。 喜予外祖门,从此生辉光。

译文:

你年少时学习十分刻苦,就像每日咀嚼着苦涩的黄蘗,却还不断勉励自己奋发图强。 壮年步入仕途后,你清正廉洁,心怀赤诚刚正之心,就像怀揣着冰块一样坚守操守。 阳安那方百里之地,远在天边的一角。你在那里施行仁政,不用鞭刑去惩罚百姓,当地的百姓都快乐地从事着耕种和养蚕的生计。 回想起我之前在赣州任职的时候,与兄长在家乡相聚。如今兄长任职期满,而我也即将前往蜀地任职。 今日我们一朝偶然相遇,仿佛把过去五年来不能相见的遗憾都忘却了。 先不要说那些离别的哀愁,岁月易逝,两鬓的白发已经让我们不禁感叹衰老。 也先不要计较仕途的顺利与坎坷,放宽心怀,举起酒杯尽情畅饮吧。 当今圣上刚刚推行新政,在朝堂之上渴求贤才。兄长你的才学和能力足以施展抱负,你的志向也高远不凡。 真让人欣喜啊,咱们外祖家的门户,从此要增添光彩啦。
关于作者
宋代赵抃

赵抃(一○○八~一○八四),字阅道(一作悦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是士,除武安军节度推官。历知崇安、海陵、江原三县,通判泗洲。至和元年(一○五四),召为殿中侍御史。嘉祐元年(一○五六),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旋改益州。召为右司谏,因论事出知虔州。英宗即位,奉使契丹,还,进河北都转运使。治平元年(一○六四),出知成都。神宗立,以知谏院召还,秋,擢参知政事。熙宁三年(一○七○),因反对青苗法去位。历知杭州、青州、成都、越州,复徙杭州。元丰二年(一○七九)二月,以太子少保致仕。退居于衢。七年卒,年七十七。谥清献。有《清献集》十卷。事见《东坡集》卷三八《赵清献公抃爱直之碑》,《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赵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献集》(十卷,其中诗五卷)为底本,校以宋景定元年陈仁玉刻元明递修十六卷本(其中诗七卷,简称陈本,书藏北京图书馆)、明成化七年阎铎刊本(简称阎本,藏上海图书馆)、明嘉靖四十一年杨准序汪旦刊本(简称杨本,藏华东师大图书馆)、一九二二年赵氏仿宋重刊本(简称赵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