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江钺都官凉轩

执己刚玉性,谁得同趣向。 涕唾无所藉,归居宅深旷。 左右山林间,巑岏立屏障。 坐期清风来,未许酷日晃。 高棚立西轩,密叶覆其上。 益为晚宇荫,讵隔霞空望。 圣书乐名教,俗事绝尘鞅。 恬然宠辱惊,足矣庭闱养。 下榻迟佳朋,盈樽倒新酿。 药剂矜有灵,神明助无恙。 贤豪重出处,词句大奔放。 谓愚可与道,缄遗俾酬倡。 忽如穷窘人,护发金玉藏。 收储箧笥光,孰顾贪惏谤。

译文:

江钺先生秉持自己刚正如同玉石般的品性,有谁能与他有相同的志趣和方向呢?他对那些世俗的东西毫不在意,如同唾弃无用之物一般,归居到那幽深空旷的宅院之中。 他的住所左右都环绕着山林,那高耸险峻的山峰就像天然树立的屏障。他坐在那里,期待着清风吹来,不愿让酷热的太阳晃眼。在西边的轩廊上搭建起高高的棚子,浓密的树叶覆盖在棚顶。这不仅为傍晚的屋宇增添了阴凉,也不妨碍他眺望云霞满天的天空。 他乐于研读圣贤之书,遵循名教,将世俗之事远远抛开,不受俗务的羁绊。他心境恬淡,对于荣辱不惊不惧,这样也足以好好奉养家中长辈。 他放下榻床等待着好友的到来,满满地斟上刚酿好的美酒。他对所服用的药剂很有信心,觉得它有灵验的功效,相信神明也会保佑他平安无恙。 贤能豪杰之人很看重自己的出处行止,他的词句也气势奔放。他认为我能够和他探讨道理,便写信寄诗给我,让我和他唱和。这就好像一个穷困窘迫的人,突然发现了金玉宝藏。我把他的诗作收藏在竹箱里,让那光芒留存,哪里还会去理会那些贪婪、嫉妒的诽谤之言呢。
关于作者
宋代赵抃

赵抃(一○○八~一○八四),字阅道(一作悦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是士,除武安军节度推官。历知崇安、海陵、江原三县,通判泗洲。至和元年(一○五四),召为殿中侍御史。嘉祐元年(一○五六),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旋改益州。召为右司谏,因论事出知虔州。英宗即位,奉使契丹,还,进河北都转运使。治平元年(一○六四),出知成都。神宗立,以知谏院召还,秋,擢参知政事。熙宁三年(一○七○),因反对青苗法去位。历知杭州、青州、成都、越州,复徙杭州。元丰二年(一○七九)二月,以太子少保致仕。退居于衢。七年卒,年七十七。谥清献。有《清献集》十卷。事见《东坡集》卷三八《赵清献公抃爱直之碑》,《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赵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献集》(十卷,其中诗五卷)为底本,校以宋景定元年陈仁玉刻元明递修十六卷本(其中诗七卷,简称陈本,书藏北京图书馆)、明成化七年阎铎刊本(简称阎本,藏上海图书馆)、明嘉靖四十一年杨准序汪旦刊本(简称杨本,藏华东师大图书馆)、一九二二年赵氏仿宋重刊本(简称赵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