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周敦颐濂溪书堂

吾闻上下泉,终与江海会。 高哉庐阜间,出处濂溪派。 清深远城市,洁浄去尘埃。 毫发难遁形,鬼神缩妖怪。 对临开轩窗,胜绝甚图绘。 固无风波虞,但觉耳目快。 琴樽日左右,一堂不为泰。 经史日枕藉,一室不为隘。 有莼足以羹,有鱼足以鲙。 饮啜其乐真,静正于俗迈。 主人心渊然,澄彻一内外。 本源孕清德,游咏吐嘉话。 何当结良朋,讲习取诸兑。

译文:

我听闻那上下流动的泉水,最终都会与江海汇聚在一起。 多么高远啊,在庐山那巍峨的山峦之间,濂溪之水由此发源。 它清澈幽远,远离城市的喧嚣;洁净无瑕,摆脱了尘世的尘埃。 哪怕是极其细微的事物也难以隐藏其踪迹,让妖魔鬼怪都望而却步。 面对着这清澈的濂溪,打开轩窗,眼前的美景远远胜过了画卷。 这里自然没有风波的忧虑,只让人感觉耳目愉悦畅快。 每日里,琴和酒就在身边相伴,拥有这样一处书堂也不算过分奢华。 经史典籍整日堆满床头,在这一间屋子里也不觉得狭窄。 有莼菜可以用来做美味的羹汤,有鲜鱼能够做成可口的鱼片。 饮食之间,那乐趣是如此真实,宁静正直的气质远超世俗之人。 书堂的主人内心如深渊般沉静,内心和外在都澄澈透明。 他的思想本源孕育着清美的品德,在游玩吟咏之间都能说出美好的话语。 什么时候能与志同道合的好友相聚在这里,像《兑卦》中说的那样相互讲习学问呢。
关于作者
宋代赵抃

赵抃(一○○八~一○八四),字阅道(一作悦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是士,除武安军节度推官。历知崇安、海陵、江原三县,通判泗洲。至和元年(一○五四),召为殿中侍御史。嘉祐元年(一○五六),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旋改益州。召为右司谏,因论事出知虔州。英宗即位,奉使契丹,还,进河北都转运使。治平元年(一○六四),出知成都。神宗立,以知谏院召还,秋,擢参知政事。熙宁三年(一○七○),因反对青苗法去位。历知杭州、青州、成都、越州,复徙杭州。元丰二年(一○七九)二月,以太子少保致仕。退居于衢。七年卒,年七十七。谥清献。有《清献集》十卷。事见《东坡集》卷三八《赵清献公抃爱直之碑》,《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赵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献集》(十卷,其中诗五卷)为底本,校以宋景定元年陈仁玉刻元明递修十六卷本(其中诗七卷,简称陈本,书藏北京图书馆)、明成化七年阎铎刊本(简称阎本,藏上海图书馆)、明嘉靖四十一年杨准序汪旦刊本(简称杨本,藏华东师大图书馆)、一九二二年赵氏仿宋重刊本(简称赵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