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樊祖安秀才连理木

吾观樊生者,气燄凌云霄。 逢人肆议论,芬馥兰与椒。 去年应秋诏,入贡天子朝。 南宫摈不收,归迹如蓬飘。 长途病憔悴,旧里门萧条。 今时贱未用,无计逃诮嘲。 昨日升吾堂,出诗振琼瑶。 自云世儒学,其胄来遥遥。 异哉先冢上,有木名百僚。 一根初两干,干木仍骈交。 茂育三十稔,曷为风霜凋。 材奇固得地,抱合势已乔。 连理古所瑞,于义尤昭昭。 奚哉私门中,福寿不可邀。 善祥既失效,叹惋成长谣。 吾言异于是,矧世逢虞尧。 力为君子儒,进道忽使消。 积德庆厥后,斯木诚非妖。

译文:

我看樊先生,那气势简直能直上云霄。他与人交谈时高谈阔论,言语如同兰椒般芬芳美好。 去年他响应秋季的科举征召,被举荐到天子的朝堂。可在礼部考试中却未被录取,只能像蓬草一样漂泊回乡。一路上他被病痛折磨得面容憔悴,回到家乡,家门也是冷冷清清。如今他怀才不遇,也没办法逃脱别人的讥讽嘲笑。 昨天他来到我的厅堂,拿出诗作,那诗就像美玉般动人。他说自己出身世代书香门第,家族传承由来已久。奇怪的是,他家祖先的坟冢上,有棵叫百僚的树。这树一开始是一根树干分成两个枝干,而且枝干相互交错缠绕。这树茁壮成长了三十年,却为何没被风霜摧残。它材质奇特,又长在合适的地方,枝干相拥,长得高大挺拔。 树木连理自古就是祥瑞之兆,其意义非常明显。可为何在他家,却没招来福寿呢?好的祥瑞之兆好像没起作用,他为此叹息感慨,写成了长长的歌谣。 但我的看法和他不同,何况如今世道就如同虞舜、唐尧的盛世。你要努力成为君子儒者,在追求道义的道路上不要懈怠。积累德行会福泽后世,这棵连理树确实不是不祥之兆啊。
关于作者
宋代赵抃

赵抃(一○○八~一○八四),字阅道(一作悦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是士,除武安军节度推官。历知崇安、海陵、江原三县,通判泗洲。至和元年(一○五四),召为殿中侍御史。嘉祐元年(一○五六),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旋改益州。召为右司谏,因论事出知虔州。英宗即位,奉使契丹,还,进河北都转运使。治平元年(一○六四),出知成都。神宗立,以知谏院召还,秋,擢参知政事。熙宁三年(一○七○),因反对青苗法去位。历知杭州、青州、成都、越州,复徙杭州。元丰二年(一○七九)二月,以太子少保致仕。退居于衢。七年卒,年七十七。谥清献。有《清献集》十卷。事见《东坡集》卷三八《赵清献公抃爱直之碑》,《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赵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献集》(十卷,其中诗五卷)为底本,校以宋景定元年陈仁玉刻元明递修十六卷本(其中诗七卷,简称陈本,书藏北京图书馆)、明成化七年阎铎刊本(简称阎本,藏上海图书馆)、明嘉靖四十一年杨准序汪旦刊本(简称杨本,藏华东师大图书馆)、一九二二年赵氏仿宋重刊本(简称赵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