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邛州文同判官五箴堂

李唐韩吏部,矫矫文宗师。 立言作诸箴,励世亦自规。 游箴警惰废,事业终光辉。 言箴慎嗫嗫,张口触祸机。 行箴死所守,于义无乖违。 好恶不悖理,戒或私是非。 知名惧浮实,动主嫌怨随。 五者日践履,要以君子归。 与可知道粹,期至严奥窥。 诵已记所志,礲石镌其辞。 俾之揭堂上,使后亦忽隳。 夫人贵且富,非得强自为。 入贤去不肖,在己不在时。 希韩亦韩徒,中道无已而。

译文:

在唐朝的时候,有个韩愈韩吏部,他可是一位杰出的文章宗师。他撰写了许多箴言,既激励世人,也是自我规范。 《游箴》是用来警示懒惰懈怠之人的,那些听从警示的人,最终能让自己的事业闪耀光辉。《言箴》提醒人们说话要谨慎,不能含糊不清、随意乱说,不然一开口就可能陷入祸端。《行箴》告诉人们要坚守自己的操守直至死亡,这样在道义上才不会有违背之处。《好恶箴》指出喜好和厌恶都不能违背事理,要警惕因私心而混淆是非。《知名箴》让人害怕名声超过实际,因为一旦这样,一举一动都可能招来别人的嫌怨。 如果能每天都践行这五条箴言,最终就能够成为君子。文与可(文同)道德纯粹,他期望深入探究这些深奥的道理。他诵读这些箴言后,牢记于心,还让人把箴言刻在石头上。 他把刻有箴言的石头放置在堂中高高挂起,让后人也不要毁坏和遗忘。一个人获得富贵,不是靠强求就能得到的。能成为贤能之人而远离不肖之徒,关键在于自己,而不是取决于时运。要是能以韩愈为榜样,那自己也能成为像韩愈一样的人,可不能半途而废啊。
关于作者
宋代赵抃

赵抃(一○○八~一○八四),字阅道(一作悦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是士,除武安军节度推官。历知崇安、海陵、江原三县,通判泗洲。至和元年(一○五四),召为殿中侍御史。嘉祐元年(一○五六),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旋改益州。召为右司谏,因论事出知虔州。英宗即位,奉使契丹,还,进河北都转运使。治平元年(一○六四),出知成都。神宗立,以知谏院召还,秋,擢参知政事。熙宁三年(一○七○),因反对青苗法去位。历知杭州、青州、成都、越州,复徙杭州。元丰二年(一○七九)二月,以太子少保致仕。退居于衢。七年卒,年七十七。谥清献。有《清献集》十卷。事见《东坡集》卷三八《赵清献公抃爱直之碑》,《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赵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献集》(十卷,其中诗五卷)为底本,校以宋景定元年陈仁玉刻元明递修十六卷本(其中诗七卷,简称陈本,书藏北京图书馆)、明成化七年阎铎刊本(简称阎本,藏上海图书馆)、明嘉靖四十一年杨准序汪旦刊本(简称杨本,藏华东师大图书馆)、一九二二年赵氏仿宋重刊本(简称赵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