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怀 其六

夕阳下西崦,明月出东方。 清波如有神,乔木何苍苍。 簪玉待魏文,趿履从思王。 奎壁不在天,西园烂成章。 祥飚绕飞盖,鸳鸯宿春塘。 丝竹壮高会,宾主无留觞。 忧生惜日短,玩物贪夜长。 岁寒不易得,此道亦足藏。

译文:

夕阳渐渐西沉到西山之中,明月缓缓从东方的天际升起。 清澈的水波好像蕴含着神秘的灵性,高大的树木是那么的苍翠茂盛。 如同美玉般的贤才期待着像魏文帝曹丕那样的明主来赏识,也有人像穿着拖鞋追随陈思王曹植一样忠心相伴。 虽然奎宿和壁宿不在天上辉映(比喻人才未得天时),但西园里的文人聚会却文章华美、佳作频出。 吉祥的疾风环绕着飞驰的车盖,鸳鸯成双成对地栖息在春天的池塘里。 音乐声使盛大的宴会更加壮观,宾客和主人尽情饮酒,杯中没有剩下的酒。 人们担忧生命短暂,珍惜时光匆匆流逝,又沉迷于赏玩眼前的美好而贪恋这漫漫长夜。 寒冷的岁月难以轻易度过,但在这样的聚会和雅趣之中,也足以将这份情怀深藏。
关于作者
宋代汪莘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