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汤倅

文者道之器,诗者文之精。 世儒失本原,谓以一枝鸣。 仆昔颇好学,不与时俗并。 始求为己事,中有济物情。 静与古月俱,动与秋阳行。 先圣此从容,风流被后生。 身世两相违,淹留竟何成。 一丘聊自适,万化争逢迎。 天地露根柢,动植陈性情。 日月显处妙,鬼神隠中明。 老佛既恍惚,诸子亦纵横。 兴衰杂今古,忧豫难悉平。 时买白玉板,写此朱丝声。 似被天公嗔,魑魅出见惊。 秋霜下黄叶,春风自抽萌。 兰花待春风,深林含芳馨。 属闻贤别驾,古学兼韶韺。 仍闻吐佳句,气挟苏州清。 今朝别柴扉,匪敢投公卿。 臭味畧相似,长松与茯苓。

译文:

文学是承载道理的工具,诗歌是文学里的精华。 世上的儒生迷失了根本,认为诗文只是靠一技之长来扬名。 我从前十分好学,不与世俗之人同流合污。 起初追求自我修养之事,心中又怀有救济万物的情怀。 安静时与古老的明月相伴,行动时和秋日的暖阳同行。 古代的圣贤如此从容自在,其风采影响着后世之人。 人生遭遇和自己的理想相悖,长久停留在此,最终也没什么成就。 暂且在一方山丘中自得其乐,世间万物纷纷前来迎合。 天地展现出它们的根本,动植物都表露着各自的性情。 日月在明显之处显示着奇妙,鬼神在隐秘之处也透露着光明。 道家和佛家的学说已经让人感到恍惚难测,诸子百家的思想也是纵横交错。 古往今来,兴衰交替,心中的忧虑和犹豫难以完全平息。 有时买来白玉板,写下如朱弦奏出的美妙诗文。 似乎惹得老天爷生气了,连魑魅鬼怪都出来惊吓我。 秋霜降临,黄叶飘落,春风吹来,草木又自然抽芽萌生。 兰花等待着春风,在幽深的树林中散发着芬芳。 最近听闻贤良的别驾您,精通古代学问,又有美妙的文采。 还听说您能吐出绝妙的诗句,气息带着像韦苏州那样的清新。 今天我离开柴门前来拜访,不敢说是去攀附公卿权贵。 只是我们志趣略微相似,就像长松和茯苓一样相互映衬。
关于作者
宋代汪莘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