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孟守

紫阳佳山水,帝室雄垣藩。 桑柘若云屯,梨枣如星环。 迩来十四载,有失汉诏宽。 坐令陇亩上,面作百折酸。 侯来自江西,与物破险囏。 处处春风村,家家秋月湾。 矧侯老儒术,渊源起波澜。 文盟后韩孟,诗社前张樊。 贱子昔好学,何理不仰钻。 风雷绕肠胃,日月悬肺肝。 宇宙在掌握,鬼神露毫端。 身由疾恶病,家以论事殚。 天门守九虎,归卧牛衣间。 誓欲灭此贼,使天回正观。 豫子欲趋赵,聂生方入韩。 匕首忽电掣,铁椎已雷钻。 世无伯牙手,钟子每长叹。 世无子期耳,伯牙泪空弹。 人生乐相知,相知良亦难。 不知起胡越,相知同岁寒。 自侯之来矣,愿言识孔鸾。 秋风动心气,朔云资疟奸。 及此春日舒,扶病犹蹒跚。 怪仆来胡迟,为仆留城关。 见侯亦胡为,明珠倾月团。 见仆亦何为,伸此蛟龙蟠。 龟老壳愈坚,鹤老顶益丹。 自恨身已老,徒重钝与顽。 终忆玉川子,干谒非所安。 山不养伯龄,伯龄不厌山。

译文:

### 前半部分描绘地方景象与百姓状况 在紫阳这个地方,有着绝佳的山水风光,它是皇室重要的屏障。田野里桑树和柘树多得像云朵聚集,梨树和枣树像星星环绕。然而近十四年来,这里没有得到朝廷宽厚政策的滋养。这使得在田间劳作的百姓,脸上满是苦涩心酸。 ### 描述孟守到来后的变化及孟守才学 这时孟侯从江西来到此地,他为这里破除了艰难险阻。如今处处村庄都如沐浴在春风中般生机勃勃,家家户户所在的河湾也似笼罩着秋月般宁静美好。况且孟侯精通儒家学术,其学问的渊源深厚,能掀起思想的波澜。在文坛上,他的影响力堪比韩愈和孟郊;在诗社里,其风采不逊于张籍和樊宗师。 ### 自述过往经历与抱负 我从前热爱学习,无论什么道理都努力钻研。心中激荡着如风雷般的豪情壮志,日月般的光明磊落存于肺腑之间。我自认为能将宇宙的奥秘掌握,鬼神的玄机也能在笔下展现。但我因为疾恶如仇而患病,又因议论时事而耗尽家财。朝廷守卫森严,我只能失意地归隐,卧在粗陋的牛衣之中。我发誓要消灭那些奸贼,让朝廷恢复清明的景象。就像豫让一心奔赴赵国去刺杀赵襄子,聂政毅然前往韩国为严仲子报仇。我曾怀揣着像匕首般犀利的志向,有着如铁椎般刚猛的决心。然而世上没有像伯牙那样善于弹奏的高手,钟子期只能常常长叹;世上没有像子期那样善听的耳朵,伯牙也只能空弹泪水。人生以相互理解为乐事,可相互理解实在太难。有的人虽如胡越般相距遥远,但彼此相知就能同经岁寒。 ### 讲述与孟守相遇情况 自从孟侯来到这里,我就希望能结识这位贤才。秋风让人心神不宁,冬日的阴云助长了疟疾的肆虐。到了如今春日舒展,我拖着病体步履蹒跚地前来。孟侯怪我的仆人来得太晚,还为我留在城关等候。见到孟侯又怎样呢,他就像倾洒着月光的明珠般光彩照人。孟侯见到我又怎样呢,他让我这如蛟龙般蛰伏的人得以伸展。乌龟越老龟壳越坚硬,仙鹤越老头顶越鲜红。我只恨自己已经年老,只剩下愚钝和顽劣。我终究还是想起了玉川子,觉得这样干谒求见不是我心安之事。就像山虽不能长久供养伯龄,但伯龄也不会厌烦这山。
关于作者
宋代汪莘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