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莲花歌

伟哉天地间,谁家两枝莲。 红莲一枝瑰子鲜,白莲一枝雪样妍。 两花径面各千里,压尽众草无朱铅。 不见卖花翁,不知阿谁担南躔又北躔。 不见卖花蜂,但见乌蟾两点追过天津桥那边。 有时双晕更整整,有时五彩尤戋戋。 有时露下花头湿,有时风起花头偏。 五凤衔入渊中渊,六龙插上天中天。 一入一上知何年,至今络绎如梭穿。 花歛作昏舒作昼,世间未识春前后。 神农教民乱耕耨,唐侯指出两花定节候。 唐侯司花方少年,朝朝暮暮长与花周旋。 苟非其人子莫传,为花拣得花中仙。 姚家爱花故不俗,花前自鼓薰风曲。 彩旗幻出芙蓉面,晚来旗脚薰风转。 此花不费一钱买,付与后来司花作模楷。 青春飞过秋飞回,红白芙蕖花自开。 曾观尧舜山河去,也见汉唐池馆来。 看花人逐年年改,畴昔看花几人在。 惟有阿兄日珠姊月珠,坐乘两花抚四海。

译文:

在这伟大的天地之间,仿佛是谁家拥有的两枝莲花。 那枝红莲,鲜艳得如同美玉一般;那枝白莲,洁白得好似雪一样妍丽。 这两枝莲花遥遥相对,相隔千里之遥,它们的美丽让世间众多花草都黯然失色,无需任何脂粉来修饰。 我没见到卖花的老翁,也不知是谁挑着它们在南方和北方的天空间来回奔走。 我没见到采花的蜜蜂,只看见太阳和月亮这两点光亮,追逐着越过了银河那一边。 有时候,它们周围的光晕整齐成双;有时候,它们绽放出五彩光芒,绚丽多彩。 有时候,露水落下,打湿了花头;有时候,清风吹起,吹得花头微微倾斜。 它们好像被五凤衔进了深深的渊底,又好似被六龙插上了高高的天空。 这一沉一升,也不知过了多少年,至今它们的运行依旧络绎不绝,像穿梭的梭子一样。 花朵收敛起来就到了夜晚,舒展绽放便是白昼,世间的人还没弄清楚这春去春回的规律。 神农教导百姓耕作,而唐尧指出这两枝莲花可以用来确定节气和时令。 唐尧管理这两花的时候还正年少,他从早到晚都和花相伴。 如果不是合适的人,可不要随意传授这其中的奥秘,他为花挑选出了花中的仙子。 姚家喜爱花,所以气质不俗,在花前自己弹奏着悠扬的曲子。 彩旗飘动,仿佛幻化成了芙蓉般的面容,傍晚时分,旗脚在微风中转动。 这两枝莲花不用花一文钱去买,把它们交给后来管理花事的人作为楷模。 青春的时光飞逝,秋天又再度来临,红白色的荷花自在地开放。 它们见证过尧舜时代山河的变迁,也看过汉唐时期池馆的兴衰。 看花的人一年一年地更换,过去看花的人如今还有几个在世呢? 只有哥哥太阳、姐姐月亮,乘坐着这两枝莲花,俯瞰着四海大地。
关于作者
宋代汪莘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