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瀛海壖,大田沃多稼。 三江纳行潦,九谷偏畏夏。 治水宜讲行,时哉及闲暇。 方当暑如惔,孰谓晴可乍。 十雨非所忧,一暴良已怕。 东有钱湖浸,寒玉渺无价。 西有它山源,盈科通昼夜。 维此两支邑,厥田俱下下。 问之何因尔,水道无所舍。 河伯空望洋,旱魃巧乘罅。 缅思井田规,畎浍分溆汊。 培浚傥高深,怒潮敢雄跨。 官但督赋舆,谁肯趋田驾。 六辅能即功,百泉岂难坝。 愿言均此施,利泽侔造化。 尽复淮南陂,端可侪杜亚。
可斋陈大卿政成之暇搜讨河渠为乡国长久虑开万世利非君侯其谁属因效一得以广盛心焉
译文:
### 整体背景说明
这是郑清之作的一首诗,前面的那段话大致意思是:可斋陈大卿在政务有成的闲暇之时,去探寻河渠之事,为家乡做长久的打算,开创流传万世的利益,除了您还能是谁呢?因此我献上一点见解来扩充您的美意。下面是将这首诗翻译成现代汉语:
四明地处大海边缘,这里大片的田野肥沃,适合种植多种庄稼。
三条江收纳着雨后的积水,各种谷物偏偏最害怕夏天的干旱。
治理水患这件事应该好好施行,现在正趁着闲暇的时候啊。
当下暑热如同烈火焚烧,谁能料到晴天会突然改变呢。
接连下雨不是值得担忧的事,一场暴晒可就实在让人害怕了。
东边有波光粼粼的钱湖,那湖水像寒玉一般,价值难以估量。
西边有它山的水源,水流满了坑洼就昼夜不停地流淌。
就这两个地方,那里的田地都是最差的。
问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水道没有合适的归宿。
河神只能空自望着大海兴叹,旱魃却能巧妙地趁着空隙肆虐。
遥想古代井田制的规划,田间的沟渠分布得像水湾和河汊。
如果对河渠进行加深拓宽的整治,那汹涌的潮水又怎敢肆意跨越。
官员只知道督促赋税征收,谁肯到田间去查看水利情况呢。
要是能像西汉的六辅渠那样迅速建成水利工程,拦截众多泉水又有什么难的呢。
希望能将这样的水利举措平均施行,让这利益恩泽如同大自然的创造一般。
要是能完全恢复像淮南的那些水利陂塘,那真可以和唐代的杜亚相媲美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