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读茶经如读律,一物不备茶不出。 未论煮瀹应节度,第一收藏在坚密。 摘鲜封裹须焙芳,湿蒸为寇防侵疆。 朝屯暮蒙要微火,九转温养如丹房。 育王老慧老茶事,新授秘诀乃如此。 几番惠我先春芽,朅来细问茶何似。 我初谓师茶绝奇,十日之后如饮糜。 颇疑缁俗果异撰,良苦辄为居所移。 吾言未终师绝叫,为茶传法恨不早。 绮疏应合有司存,料理如前毋草草。 对师大笑面欲靴,三年宰相食无鲑。 长须赤脚供井臼,荒寒政类山人家。 扊扅炊尽瓶笙吼,何曾敲雪春云走。 不如时扣赵州门,侍者可人长摸首。
育王老禅屡惠佳茗比又携日铸为饷因言久则味失师授以焙藏之法必有以专之笑谓非力所及谩成拙语解嘲录以为谢
译文:
我曾经读《茶经》就如同读律法一样认真,里面说若有一样东西准备不齐全,那茶就不能达到完美状态。
先不说煮茶、泡茶应该遵循的节度,最关键的是收藏茶叶一定要做到密封严密。
刚采摘下来新鲜的茶叶,封裹起来后必须经过烘焙以散发其芳香,要严防湿气像敌寇一样侵入破坏茶叶的品质。
白天黑夜都要用微弱的火来慢慢烘焙,就如同在丹房里九转温养仙丹一般精细。
育王寺的老和尚对茶事十分精通,新传授给我的秘诀就是这样。
他好几次送我早春时节采摘的茶叶,这次他过来还仔细问我茶叶味道如何。
我一开始觉得师父送的茶极其奇特美妙,可十天之后再喝就像喝稀粥一样没了味道。
我还怀疑是不是出家人和俗人在品茶上真有不同见解,很苦恼这茶的滋味轻易就发生了改变。
我的话还没说完,师父就大声叫起来,后悔没有早点把这茶的保存之法传授给我。
他说就像管理茶事应该有专人负责一样,要按照前面说的方法精心料理,可不能马马虎虎。
我对着师父大笑,脸都快笑僵了。我虽做过三年宰相,可生活依然清苦,吃饭连鱼都没有。
家里只有仆人负责打水舂米这些杂事,生活荒寒得就像山里人家一样。
柴火烧尽了,煮水的瓶子发出呼呼的响声,我哪里有闲情像古人那样敲雪煮茶,让春茶的香气在煮茶声中飘散。
唉,不如时常去拜访像赵州禅师那样懂茶的高僧,说不定那里的侍者还能善解人意,让人心里舒服些。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