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息隠山堂觅诗

未出为远志,出则为小草。 请看耆阇窟,几年黄面老。

译文: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诗。我把它翻译如下: 人没有出山施展抱负时,就如同远志草一样有着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可一旦出山入世,就变得像小草一样平凡普通、随波逐流了。 你再看看那耆阇崛山的石窟里,那位面呈黄色的老佛陀,已经在那里修行多少年了啊。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未出为远志,出则为小草”是化用典故,远志和小草其实是同一种植物的不同称呼,在这里用来比喻人的不同状态。“耆阇窟”指耆阇崛山的石窟,是佛教圣地,“黄面老”常用来指代佛陀 。整首诗可能表达了对出世修行、坚守本心的推崇,对入世后易迷失自我的感慨。
关于作者
宋代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