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程嘉定杨汉州见和 其二

六州铁铸错,四海金为瓯。 兴亡几变灭,明月长清秋。 忆从党祸起,中原堕旄头。 月行九霄上,安知下民愁。 年来月食昴,坐复山东州。 洗眼看太平,典衣办芳𥬠。 流光湿沆瀣,散影凉飕飗。 老子兴不浅,倒尽药玉舟。 为言汉太史,甘心周南留。 不愿臯朔间,蓄之类俳优。

译文:

### 翻译 用六州的铁铸出了大错,可四海本应如金子打造的酒器般完整无缺。 朝代的兴亡经历了多少次的变迁与覆灭,只有那明月长久地高悬在清朗的秋空。 回忆起党争之祸兴起的时候,中原大地陷入了战乱的阴霾,如同被不祥的星象笼罩。 月亮在九重云霄之上运行,哪里会知道天下百姓的忧愁。 近年来月亮遮住了昴宿星,山东的州郡得以收复。 我擦亮眼睛盼望着太平盛世的到来,甚至典当衣物去置办美酒。 月光流淌好似沾湿了夜间的水汽,它的光影洒下带来阵阵凉风。 我这老头子兴致可真不浅,把药玉杯中的酒都一饮而尽。 我想对那像汉代太史公司马迁一样的人说,哪怕如他甘心留在周南,也不愿在臯、朔之间,像俳优一样被人蓄养、供人取乐。 ### 注释说明 此诗蕴含着对国家兴亡、百姓疾苦的感慨,以及诗人渴望太平、保持气节的心境。诗中“六州铁铸错”用典,“金瓯”象征国家完整,“旄头”是星名,古人认为它主兵乱,“月食昴”在诗中有收复失地的象征意义,“药玉舟”指酒杯,“汉太史”可能借指司马迁,“周南留”是司马迁的典故,“臯朔”是地名,“俳优”指古代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
关于作者
宋代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