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节日望拜黄牛祠前退读众碑感而有作

蜀在八极间,卦位西南坤。 万里溯天险,三峡为坤门。 巨灵擘太华,飞出黄河源。 余刃落巴山,巉绝雷斧痕。 众崖束长江,水石相吐吞。 轰豗九鼇战,汹涌万马奔。 高低建瓴峻,上下竹节繁。 操舟失毫厘,虀粉千丈浑。 滩名鼎无义,造物疑少恩。 黄牛压其漘,坐睨惊涛翻。 入门两石马,耳缺蹄噭存。 行人纷乞灵,熏燎迷旗旛。 摩挲几丰碑,飒沓箎应埙。 醉翁事巳怪,无尽语不根。 黄能羽渊魄,苍牛离堆魂。 逞奇角异说,终莫探厥原。 或指峡名揭,或取山形蹲。 狼头与鹿角,胡不登脤膰。 五行土胜水,似识丁壬婚。 尔牛何来思,此义欠讨论。 黄裳正坤色,为牛亦坤元。 坤维闯其户,职之庙貌尊。 叱咤遁蛟蜃,麾诃走鼍鼋。 𫘝湍危就夷,怒石厉即温。 神以顺治险,抑以静制喧。 万命脱谽谺,神手司平反。 长年送迎神,性瘠漓酒酸。 归舡诧灵赐,意气殊轩轩。 心安画鹢稳,目送征鸿骞。 哦诗纪行役,霜风耿黄昏。

译文:

蜀地处于广袤的天地之间,在八卦方位里位于西南的坤位。 逆着水流前行万里,穿越这天险之地,三峡就如同是坤位的门户。 传说巨灵神劈开太华山,让黄河之源奔涌而出。 它那剩余的神力劈落在巴山之上,使得山峰险峻,仿佛留下了雷神斧砍的痕迹。 众多的山崖紧紧束缚着长江,江水与礁石相互吞吐冲击。 浪涛轰鸣,好似九只巨鳌在激烈战斗,江水汹涌澎湃,犹如万匹骏马奔腾向前。 水流落差极大,就像从高屋之上倾倒水瓶的水一样迅猛,上下游的水道如同竹节般复杂繁多。 驾船的人只要有丝毫的差错,就会在这千丈的浑流中粉身碎骨。 这里有个叫“鼎无义”的险滩,让人怀疑造物主是不是缺少了些恩泽。 黄牛祠坐落在江边,静静地俯瞰着那令人心惊的波涛翻滚。 走进祠门,能看到两尊石马,它们耳朵残缺了,但马蹄扬起的样子还依稀可见。 过往的行人纷纷来此祈求神灵庇佑,香火缭绕,旗帜都被烟雾笼罩得模糊不清。 我抚摸着几座高大的石碑,碑上的文字如同埙和箎相互应和般纷杂。 欧阳修所记之事已经够奇怪了,无尽居士的说法更是没有根据。 有人说这祠与羽渊里化身为黄能的魂魄有关,也有人说和离堆的苍牛之魂相关。 各种奇特怪异的说法争奇斗角,但始终没人能探究到事情的根源。 有人根据峡名来解释,有人从山的形状像蹲牛来说明。 那些像狼头、鹿角般的说法,为什么不能像祭祀时分享祭肉一样有个定论呢? 按照五行的说法,土能克水,似乎能理解丁壬相配的道理。 可这黄牛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说法还值得好好讨论。 黄色的衣裳正是坤位对应的颜色,牛也代表着坤的元气。 黄牛镇守着坤位的门户,所以这祠庙才如此受人尊崇。 它一声叱咤能让蛟龙蜃怪遁逃,挥手呵斥能让鼍鼋等水族奔走。 湍急的水流在它的作用下由危险变得平安,愤怒的礁石也变得温和。 神灵用和顺的方式来治理这险要之地,用宁静来压制喧嚣。 无数人的性命从这凶险的峡谷中解脱出来,就好像是神灵在亲手为他们平反冤屈。 船工们迎送神灵,他们生活贫困,用来祭祀的酒又酸又薄。 归来的船只上的人都夸赞神灵的恩赐,个个意气风发。 人们内心安宁,画着鹢鸟的船行驶得稳稳当当,目送着远行的大雁高高飞翔。 我吟咏着诗歌记录这次的行程,在那带着霜意的寒风中,天色已到了黄昏。
关于作者
宋代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