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渡

颇闻十六渡,客子良间关。 一雨落涧谷,湍气怒潺潺。 我来属秋晚,霜叶初斓斑。 窈窕行竹舆,鸣禽相与闲。 复岭互交锁,浅濑随回湾。 路断一罅通,石磴危跻攀。 时见荷锄者,行歌语蛮蛮。 采山有薇蕨,结庐有茅菅。 安知避世人,不曾巢其间。 何时一枝筇,溯流到黄山。 桃源事荒怪,谁谓非人寰。

译文:

早有听闻十六渡这个地方,过往的旅人都说这里行路十分艰难。一场雨过后,雨水落入涧谷之中,湍急的水流奔腾着,发出愤怒般的潺潺声响。 我来到这里时正值秋末,经霜的树叶刚开始变得五彩斑斓。我坐在竹轿里,沿着幽深的小路前行,一路上只听见鸟儿欢快鸣叫,它们是那样悠闲自在。 重叠的山岭相互交错,仿佛彼此紧紧锁住;浅浅的水流顺着曲折的河湾流淌。道路常常中断,只有一条狭窄的缝隙可供通行,那些石头台阶又高又陡,攀登起来十分危险。 时不时能见到扛着锄头的村民,他们一边走着一边唱歌,说着我不太能听懂的方言。山上有可以采摘的薇蕨,也有人用茅草搭建的房屋。 谁能知道这里会不会藏着像古代避世隐居的人呢,说不定他们就栖息在这山水之间。 真希望有一天,我能拄着一根竹杖,沿着水流一直上溯到黄山。桃花源的故事听起来荒诞离奇,但谁又能说它不是真实存在的人间乐土呢。
关于作者
宋代钱时

钱时(一一七五~一二四四),字子是,学者称融堂先生,淳安(今属浙江)人。早年从杨简学,为朱熹所重。江东提刑袁甫作象山书院,延主讲席。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以布衣召见,赐进士出身,授秘阁校勘,预修国史。后辞归,居乡蜀阜玉屏街北山之冈,创融堂书院。淳祐四年卒,年七十。有《蜀阜集》十八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等,已佚。今存民国十六年徐氏刻《蜀阜存稿》三卷。事见本集卷首《融堂先生行实》,《宋史》卷四○七《杨简传》附。 钱时诗,以《蜀阜存稿》为底本,酌校他书引录。编为二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