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妇叹

蚕妇拂蚕叶如缕,爱之何啻珠玉比。 呼奴勤向帐前看,夜卧靡宁三四起。 未必便能丝挂体,睠焉于怀有真喜。 人人办得此时心,推而广之岂不美。 以此事君定忠臣,以此事父定孝子。 以此事夫定贤妇,一念真成转枢耳。 嗟哉世人胡不然,三纲茫茫不如蚕一纸。

译文:

养蚕的妇女轻抚着蚕叶,那动作轻柔得如同丝线一般,她对蚕宝宝的喜爱,简直比对待珠玉还要珍视。 她呼唤着奴仆,再三叮嘱要勤去蚕帐前查看情况。夜里睡觉都不得安宁,要起来三四次去照看。 虽然不一定马上就能用蚕丝给自己做衣服穿,但她心里还是满怀真切的喜悦。 要是每个人都能有蚕妇这种对待蚕宝宝的真心,再把这份真心推广开来,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用这样的真心去侍奉君主,那一定能成为忠臣;用这样的真心去侍奉父亲,那一定能成为孝子;用这样的真心去侍奉丈夫,那一定能成为贤妻。其实啊,只要有这一份真心,很多事情就如同转动门轴一样容易改变。 可叹啊,世上的人为什么做不到呢?三纲伦理在他们心中如此模糊不清,还比不上蚕妇对待一张蚕纸的那份用心。
关于作者
宋代钱时

钱时(一一七五~一二四四),字子是,学者称融堂先生,淳安(今属浙江)人。早年从杨简学,为朱熹所重。江东提刑袁甫作象山书院,延主讲席。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以布衣召见,赐进士出身,授秘阁校勘,预修国史。后辞归,居乡蜀阜玉屏街北山之冈,创融堂书院。淳祐四年卒,年七十。有《蜀阜集》十八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等,已佚。今存民国十六年徐氏刻《蜀阜存稿》三卷。事见本集卷首《融堂先生行实》,《宋史》卷四○七《杨简传》附。 钱时诗,以《蜀阜存稿》为底本,酌校他书引录。编为二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