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舂歌

机舂结草溪之唇,翳桑古柳联清阴。 无人认得东流水,如此妙旨谁知音。 碧渠走峻琉璃滑,鸣瀑怒卷波澜阔。 飞轮转拨无已时,试问此机是谁发。 此机欲见妙无形,此机那复声可闻。 自从清浊未高下,直至而今无暂停。 上有茅斋人静止,日用变化心如水。 斋名果育定何如,为言只此机舂是。

译文:

在那溪水的岸边,人们用草搭建起了水力舂米的机房,茂密的桑树和古老的柳树相互交织,投下清凉的树荫。没有人能真正理解这向东流去的溪水蕴含着怎样的深意,这样精妙的道理又有谁能领悟呢? 碧绿的水渠水流湍急,就像琉璃一样光滑,那飞泻而下的瀑布发出怒吼,卷起宽阔的波澜。水轮不停地转动,永无休止,我不禁想问,这运转的机巧是谁开启的呢? 这其中蕴含的机巧若要探寻,却奇妙得没有具体的形状,也没有声音可以听闻。从天地间清浊未分的时候开始,直到如今它都未曾停止过运转。 机房上方有一间茅草屋,屋内的人安静闲适,日常看待万物的变化,心境就如同平静的水一样。那茅斋名为“果育”,究竟是怎样的含义呢?我想说,这水力舂米所蕴含的道理就是“果育”的真谛啊。
关于作者
宋代钱时

钱时(一一七五~一二四四),字子是,学者称融堂先生,淳安(今属浙江)人。早年从杨简学,为朱熹所重。江东提刑袁甫作象山书院,延主讲席。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以布衣召见,赐进士出身,授秘阁校勘,预修国史。后辞归,居乡蜀阜玉屏街北山之冈,创融堂书院。淳祐四年卒,年七十。有《蜀阜集》十八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等,已佚。今存民国十六年徐氏刻《蜀阜存稿》三卷。事见本集卷首《融堂先生行实》,《宋史》卷四○七《杨简传》附。 钱时诗,以《蜀阜存稿》为底本,酌校他书引录。编为二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