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儿辈举渔者言喜成古调

鱼固人所欲,痰饮常忌此。 兹晨一杯羹,食之乃大美。 渔者包裹来,乐与我为市。 儿辈问何故,秤平不亏尔。 吾家自高曾,仁厚著闾里。 一衡无两权,昭昭坦如砥。 忆昔少年时,猎夫晨卖鹿。 老干持衡出,忽尔非旧比。 此岂我家风,责之怒裂眦。 口腹诈求赢,宁我饿而死。 忍割子孙肉,而以啖我齿。 折衡谢猎夫,劳酒遣乃已。 今余三十载,而得闻斯语。 喜与同志言,书之诏孙子。

译文:

鱼固然是人们所想要的美食,但有痰饮之疾的人常常忌讳吃鱼。今天早晨喝了一碗鱼汤,吃起来感觉特别美味。 渔夫把鱼包裹好送过来,乐意和我做这桩买卖。孩子们问我这渔夫为什么愿意这样,我说他秤称得公平,不会缺斤少两。 我们家从高祖、曾祖那时起,就以仁厚在乡里闻名。一杆秤不会有两个秤砣,一直以来都是光明磊落、坦坦荡荡的。 回忆起我少年的时候,有个猎人早上来卖鹿肉。家里的老人拿着秤出来称重,突然称出的重量和之前不一样(有缺斤少两的嫌疑)。 这怎么能是我们家的家风呢?我愤怒地瞪大眼睛斥责这件事。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就用欺诈手段去多占别人便宜,我宁愿饿着肚子死去。 怎么忍心割下子孙后代的福分,来满足我自己的口腹之欲呢?我把秤折断向猎人道歉,还摆酒慰劳他才罢休。 如今已经过去了三十年,我又听到了这样(公平交易)的事。我满心欢喜地和志同道合的人说起,把这件事写下来告诫子孙后代。
关于作者
宋代钱时

钱时(一一七五~一二四四),字子是,学者称融堂先生,淳安(今属浙江)人。早年从杨简学,为朱熹所重。江东提刑袁甫作象山书院,延主讲席。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以布衣召见,赐进士出身,授秘阁校勘,预修国史。后辞归,居乡蜀阜玉屏街北山之冈,创融堂书院。淳祐四年卒,年七十。有《蜀阜集》十八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等,已佚。今存民国十六年徐氏刻《蜀阜存稿》三卷。事见本集卷首《融堂先生行实》,《宋史》卷四○七《杨简传》附。 钱时诗,以《蜀阜存稿》为底本,酌校他书引录。编为二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