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溪桥

倬彼清溪兮山高水长,上承黟歙兮下接钱唐。 雨稍渐渍兮众流汤汤,家具舟楫兮商旅伏藏。 繄四海以为家兮何独困此一方,视己同溺兮用造舟以为梁。 顾一岁之一新兮岁旱则亡,眷令长之远虑兮不间雨旸。 晴日当空兮余备不忘,帝用时以安下民兮余敢不强。 虽倾余之囊橐兮使皆即乎康庄,彼虑如近忧兮令虽法而何伤。 公虽忧而民喜兮百世烝尝。

译文:

看那清澈的溪水啊,所在之地山高水长。它的上游承接黟县、歙县的水流,下游与钱塘江相连。 雨水逐渐浸润,众多水流浩浩荡荡地奔腾。洪水一来,家家户户的船只都被淹没,商人和旅客也都躲藏起来。 既然以四海为家,怎能只让这一个地方陷入困境呢?把这里百姓的苦难看作自己溺水一样感同身受,所以建造桥梁来解决通行难题。 只是这桥每年都要重新修建,遇到干旱年份还可能没法建桥。令人欣慰的是,地方长官有长远的考虑,无论下雨还是天晴都不忘这件事。 就算是在晴朗的日子,我也时刻做好准备不敢有所懈怠。帝王要借此来安定百姓,我怎敢不努力呢? 即便我倾尽自己的钱财,也要让百姓都能走上康庄大道。那些只考虑眼前忧虑的人,就算对我定下法规又有什么妨害呢? 长官虽然为此事忧心,但百姓们却十分欢喜,这样的功绩会被后世永远铭记和祭祀。
关于作者
宋代王遂

王遂,字去非,一字颖叔,号实斋,金坛(今属江苏)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调富阳簿,知当涂、溧水、山阴县。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邵武军,改知安丰军。迁国子主簿,累迁右正言。端平三年(一二三六),除户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出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历知庆元府、太平州、泉州、温州、隆兴府、平江府、宁国府、建宁府。卒年七十六。有《实斋文稿》(明正德《姑苏志》卷四),已佚。事见《京口耆旧传》卷七,《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王遂诗,据《景定建康志》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