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代 高翥 拜尹和靖先生墓 拜尹和靖先生墓 3 次阅读 纠错 宋代 • 高翥 和靖祠堂在半村,敬瞻遗像忆师门。 洛中虽去名犹重,吴下曾来道益尊。 言立岂徒规后学,书存端可识真源。 瓣香再拜公应鉴,自愧传衣忝嫡孙。 译文: 和靖先生的祠堂坐落在小村落的半中腰处,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先生的遗像,不禁回忆起自己在师门求学的时光。 先生虽然离开了洛阳,但他的声名依旧十分显赫;他曾经来到吴地讲学传道,使得他的学说更加受人尊崇。 先生留下的言论,哪里只是用来规范后世学子的行为呢,那其中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道理;先生留存下来的书籍,确实能够让我们识得学问的真正源头。 我献上一瓣香,再次拜祭先生,我想先生您应该能明白我的心意。只是我自己惭愧啊,虽然忝列先生嫡传弟子之列,但却担心自己没有真正传承先生的学问和精神。 标签: 宋诗 关于作者 宋代 • 高翥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纳兰青云 ×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