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安王宰索得助诗奉题一首

亭在唐贤好句中,阑干六曲尽春风。 不知脚下是官府,但见面前如渚宫。 江水逢潮音激切,山云因雨思溟蒙。 主人雅兴居诗外,花影琴声事事工。

译文:

这座亭子仿佛就存在于唐代贤才们绝妙的诗句里,那曲折的六曲栏杆外,处处都弥漫着融融的春风。 站在这亭中,让人全然忘记了脚下所在之地是官府,只觉得眼前的景象就如同那著名的渚宫一般美妙。 江里的水遇上涨潮,涛声激荡而急切;山间的云因为降雨,更显得迷迷蒙蒙、若有若无。 亭子的主人高雅的兴致可不止体现在诗中,无论是花影的绰约之美,还是悠扬的琴声,他都能安排得精妙绝伦。
关于作者
宋代高翥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