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陈复斋

忧世心劳鬓易斑,笑颦还与世相关。 秋霜烈日君臣际,和气春风母子闲。 学道期传千载统,献言先办一生闲。 堂堂仰止人何在,独有名如不动山。

译文:

陈复斋先生忧心世间的种种问题,为此操劳,两鬓很容易就变得斑白了。他的喜怒哀乐都和这个世间紧密相连,始终把天下事放在心上。 在朝堂之上,他面对君臣关系时,有着如秋霜般的刚正、烈日般的赤诚,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道义。而在家庭之中,他和母亲相处时,就像春风拂面般温和,营造出温馨和睦的氛围。 他致力于钻研学问,期望能够传承千年以来的道统,让圣贤的学说得以延续和发扬。他敢于向君主进献谏言,全然不顾自己为此可能会失去一生的闲适,将个人的安逸抛诸脑后。 如今,我们满怀敬意地想要瞻仰这位品德高尚、令人敬仰的先生,可他却已不在人世了。但他的名声就像那屹立不动的高山一样,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磨灭。
关于作者
宋代高翥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