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衣寺

万壑千岩非浪闻,十峰双涧不须论。 袈裟旋化空王服,宫殿曾招帝子魂。 山向马头回禹穴,谿分燕尾入云门。 秋行既了登临愿,草草题诗对绿尊。

译文:

早就听闻这天衣寺所在之处有着千万道沟壑、无数座山峦,景色绝美,如今一见,果然名不虚传,那些有名的十座山峰和两条山涧,更是不用多说,其秀丽风光就在眼前。 想当年,那寺中的袈裟也许不知不觉就化作了供奉佛祖的法服,而这座宫殿还曾引得帝王之子的魂魄都为之吸引。 我骑着马前行,山峦仿佛在马头处回转,好像是指引着我去往禹穴;山间的溪流如同燕尾一般分开,蜿蜒流入云门。 在这秋日里,我终于完成了登临天衣寺的心愿,此时也没做过多准备,就对着这绿色的酒杯,匆匆写下了这首诗。
关于作者
宋代高翥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