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送楼干

九仙山头二月春,百花璀璀凝芳辰。 看花未省并骢马,酌酒况复违佳人。 人人家在赤城里,五百大士疑前身。 襟怀喜作冰玉相,耳目不染声色尘。 鲸呿鳌掷擅文杰,撑腹万卷笔有神。 妙龄卓冠兰宫士,便合褰裳要路津。 玉堂三事久虚职,宪幕两载留南闽。 平生避名如避寇,诸公讵肯遗奇珍。 显亲急欲贲泉壤,襆被路马趋严宸。 囊中之方久不试,小试疲瘵苏斯民。 自慙草木非君味,倾盖一见情何亲。 金篦时为发膜翳,淡交耐久如荀陈。 悬知后会近可卜,暂时分披仍逡巡。 丈夫万里耿相望,所要守道全其真。 准拟千钟浇此恨,却恐烂醉污车茵。

译文:

在九仙山的山头,正值二月的春天,百花灿烂夺目,仿佛凝结了这美好的时光。我去看花的时候,不曾骑着青骢马同行,喝酒的时候,更没有佳人相伴。 这里的人们家都在赤城之中,仿佛五百位大士的前身一般超凡。大家的襟怀如同冰玉般高洁,耳朵和眼睛都不沾染声色的尘埃。 有文采出众的才杰,如鲸鱼吞吐、巨鳌腾跃般挥洒文章,腹中藏有万卷诗书,笔下自有神韵。那年轻才俊在兰宫学子中出类拔萃,本就应该登上仕途的重要位置。 玉堂中的三个重要职位长久空缺,你却在福建担任宪幕之职两年。你这一生躲避名声就像躲避贼寇一样,可各位公卿又怎么肯遗漏你这奇珍呢? 你急于显扬双亲的名声,让泉下的亲人也获得荣耀,于是收拾行囊,骑着马赶赴朝廷。你腹中的良策长久没有施展,如今小试身手,就能让疲惫困苦的百姓得到复苏。 我自愧自己如同草木,并非你欣赏的那种人,但初次相见,我们的情谊就如此深厚。你时常像金篦一样为我去除眼翳,让我看清世事,我们这种清淡的交情,就像荀淑和陈寔那样长久而真挚。 我知道我们以后的相聚是可以预见的,只是暂时的分离还让人有些徘徊不舍。大丈夫即便相隔万里,也能光明磊落地相互守望,重要的是坚守正道,保全自己的真性。 我本打算用千钟美酒来消解这离别的愁恨,却又怕喝得烂醉弄脏了车垫。
关于作者
宋代陈宓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复,学者称复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干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历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