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坑有嘉木,根柯炼青铜。 云是昔参天,森环梵王宫。 陵谷欻迁改,风雷行地中。 于今五百载,渔父忽相逄。 没渊直下觑,初惊睡骊龙。 玩狎始一探,光怪万仞虹。 百夫共引绠,娄断如飞蓬。 一出千寻底,昂然势摩穹。 伊谁扶大厦,此具信足充。 拟用作津梁,阻滞断可通。 斧斤一暂试,芬芳四随风。 胡为久沈鬰,反羡爨下桐。 显晦已千载,有如初植同。 大哉一元气,运用无时穷。 寿此不朽物,会与齐其终。
得古杉于刘坑
译文:
在刘坑这个地方有一棵美好的树木,它的树根和枝干如同经过锤炼的青铜一般刚劲有力。据说它过去曾高耸入云,众多这样的树木环绕在梵王宫的周围。
然而,转眼间山河变迁,风雷在大地之中涌动。到如今已经过了五百年,一位渔夫偶然间与它相逢。渔夫朝着深渊直直地向下看去,起初还以为是沉睡的骊龙。他壮着胆子靠近试探,只见这古杉散发着奇异的光芒,就像万丈长虹一般耀眼。
于是,上百名壮汉一起拉着绳索想把它从水里拉出来,可绳索屡次被拉断,就像飞蓬一样。但最终,这棵古杉还是从千丈深的水底被拉了出来,它昂首挺立,气势直逼苍穹。
谁要是想扶持起大厦,这棵古杉肯定能胜任。也可以把它用作桥梁,那些阻碍通行的地方定然能因此畅通无阻。用斧头稍微砍一下试试,它散发的芬芳便随风飘散到四面八方。
可它为什么长久地沉埋在水底,反而让人羡慕那被用作烧火的桐木呢?它的显达与隐晦已经历经千年,就好像刚种下时的情形一样。
伟大啊,这天地间的元气,它的运转永不停息。这棵不朽的古杉,必将与天地一同长存。
关于作者
宋代 • 陈宓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复,学者称复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干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历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