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水苍佩

被褐磊落怀,白日凝光采。 初疑东君佩,掷地今犹在。 工倕巧得之,刻画探真宰。 饥蛟出潜渊,怒势吁可骇。 凭谁缚致斯,百勇不可解。 常恐毫发间,捷出风云会。 今我隠几看,咫尺临沧海。 平生冰雪心,至心无由改。 情亲金石交,佩重韦弦戒。 持身有不如,顾𬤊能无愧。

译文:

有这么一块好似被赋予了神秘力量的水苍佩,即便它外表就像裹着粗布一般质朴无华,但内里却磊落不凡,在白日之下都散发着凝润的光彩。 一开始我还怀疑这是不是掌管春天的东君所佩戴的玉佩,不然怎么会如此超凡脱俗,就算被遗落人间,它的风采依旧留存至今。 这玉佩定是像古代巧匠工倕那样的高手精心雕琢而成,工匠仿佛窥探到了天地造物的奥秘,将它雕刻得栩栩如生。 看那玉佩上雕刻的形象,就像是一条饥饿的蛟龙从深深的水渊中猛然蹿出,那愤怒的气势实在让人惊骇不已。 真不知道是谁有如此本事能将这蛟龙般神异的力量“束缚”在这小小的玉佩之上,就算是有上百个勇士恐怕也难以解开这其中的奥秘。 我时常担心,在这玉佩的毫发细微之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突然涌现出风云变幻的奇景,仿佛蛟龙随时会冲破玉佩,回归到风云际会的世界中去。 如今我倚着几案细细观赏这玉佩,虽它近在咫尺,可我却感觉自己仿佛正面对着苍茫的大海,感受到了大海般的磅礴气势。 我这一生都有着如冰雪般纯净高洁的心志,看到这玉佩,我这至纯至真的心志更不会有丝毫改变。 这玉佩就如同我亲密无间、情比金石的好友,时刻陪伴在我身边。它也像是古人佩戴的韦弦一样,给我以警示和告诫。 它让我反思自己,我在立身行事方面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面对它所蕴含的高洁品质,我怎能不感到惭愧呢。
关于作者
宋代陈宓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复,学者称复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干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历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