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柯东海游安溪清水岩韵

飞溜无时断,行云一日停。 半年嗟苦雨,三度扣禅扃。 岩岫方从认,松篁恰得醒。 草花多掩歛,岸竹半伶俜。 舟子应频唤,山农讶屡经。 溅衣黄土重,侵屦碧泉冷。 溪合高低白,林迷上下青。 乍褰绵作障,重展玉为屏。 古佛灵如在,微官德岂馨。 心悬炷香案,容肃换衣亭。 晚照催归骑,清风惜暑櫺。 凭高闲一顾,人世是浮萍。

译文:

山间飞泻的水流无时无刻不在奔腾,天上的行云仿佛在这里停留了一整天。 我感叹这半年来一直被阴雨所困扰,这已经是第三次来叩响这禅院的门扉了。 我才刚刚开始辨认清楚那岩峰的模样,松树和竹子也好像才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野草和野花大多都收敛了身姿,岸边的竹子有一半显得孤零零的。 船夫应该已经多次呼喊催促了,山里的农民也惊讶于我屡次经过这里。 飞扬的黄土重重地溅落在衣服上,碧绿的泉水浸湿了鞋子,透着丝丝凉意。 溪流汇聚在一起,高低起伏处泛着白色的波光,山林中上下一片郁郁葱葱,让人有些迷失方向。 时而像卷起了绵缎做成的屏障,时而又像重新展开了美玉砌成的屏风。 古老的佛像仿佛依然灵验地存在着,而我这样的小官,品德又怎会芬芳远扬呢。 我的心一直牵挂着那焚香的案子,面容恭敬地在换衣亭前停留。 傍晚的阳光催促着我骑上马匹回去,清凉的风似乎也在惋惜这暑天的窗棂时光。 我凭借着高处悠闲地环顾四周,忽然觉得这人世间就如同那水上的浮萍一般,漂泊不定。
关于作者
宋代陈宓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复,学者称复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干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历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